三门峡漕运对古代封建王朝政治影响.docVIP

三门峡漕运对古代封建王朝政治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三门峡漕运对古代封建王朝政治影响 漕运作为中国沿袭最悠久的制度之一,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相始终,在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古代中国全国性的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往往不在同一区域,通过水陆交通线把富庶地区的粮食及其他物资运送到京畿之地就成了封建王朝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由此产生了一套逐渐完备的漕运制度。[1](P1)漕运制度的出现与发展和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变迁联系密切,既显示历朝上层政治运作之功能,又反映历代地方经济的发展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漕运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与一代王朝命运攸关,不能不居于首要地位。[2](P2)周秦汉唐皆定都关中,三门峡作为古代东西漕粮转输的必经要道,从秦始皇统一六国时起,便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间虽屡有中止,但作为主要的运输力量,却一直维持到唐朝末年。[3]从秦汉至唐末,历代王朝每年从各漕粮供应区征用的漕额均达数百万石,中央庞大的官僚机构、皇族开支,首都及京畿地区百姓和驻军的日用粮食消耗,无不依赖漕粮。漕运始终是维护京城安定和中央政权机构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自秦汉时期开始,漕运便逐渐地用于军事及社会制衡等领域,也是朝廷发展军事,进行战争,维护边疆稳定及赈济灾荒、平粜物价,巩固统治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统治者统治经验的成熟,漕运日益成为朝廷调控社会的重要工具。 一、保证京师粮食供应与维持封建王朝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多为小国寡民的封建国家形态,各国都城人口并不多,粮食可就近供应,即使到了周代推行划分国野的分封制度,各诸侯辖区仍不大,城市人口的集中程度也不高,都城则为农田所环绕,各诸侯国非农人口所需的粮食、贡赋,可于都城周围就近征收,并无长途贩运粮食之需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互相兼并,所存国之辖区日渐扩大,都城人口也随之增加,出现了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魏国大梁等大型都市,然得益于此时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各国在粮食方面仍能自给自足。[5](P128-129)秦汉统一帝国建都关中,但在强干弱枝统治政策指导下,京畿地区不仅建有庞大的官僚体系,还将大批六国旧贵迁徙到关中地区,消费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致使物产丰富的关中平原也难以确保其充足的物资供应,巨大需求,还必须依靠全国范围的供应。在历史上数百年的时间里,长安能够成功地作为全国都城而存在,在物质上除了依赖发达的关中农业支持外,还与漕运关东巨额粮物的支持有密切的关系。而三门峡漕运作为转运关东粮食至关中地区的枢纽地段,其在保障京师正常的粮食供应,维持历代王朝中央机构的有效运转的历史意义方面自不待言。 汉初,提倡“黄老之治”,所谓与民休养生息,军事与民事的供给量较少,漕运量也自然较小。汉高祖时“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6](P1418),惠帝与高后时,漕运关东之粟,也“岁不过数十万石”[7](P1127)。然而,随着国家的统一和繁荣,城市人口增长迅速,西汉时期关中地区人口,仅长安已有八万多户,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长陵有五万多户,茂陵有六万多户[7](P1547)。人口的迅速激增,使得关中地区粮食供给时常陷入困境。至汉武帝时,军事活动的频繁,每年从关东漕往关中的粮食达到四百万石[6](P1436),元封年间竟达到六百万石[7](P1175)。直至宣帝时,仍保持在四百万石左右[7](P1141)。如此庞大的漕粮运输,均须通过晋豫间黄河三门峡河段溯渭水逆行西上抵达京师。为了提高漕运效率,汉武帝曾傍渭水开凿了漕渠,同时为了减轻三门峡航道的压力,还接受河东太守番系在山西西南部开渠,”欲省底柱之漕”[6](P1424)的建议,但是,由于黄河的移徙改道,该渠没有成功。后来,又有人上书,欲通褒斜道,使“汉中之谷可致,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6](P1411)。这项工程也未获成功。这样,大部分漕粮还得仰给于砥柱以东地区,三门峡漕运始终是困扰着西汉政府的一大难题。隋代建都关中时期,其粮食供应始终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隋大业年间,全国有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余,口四千六百万,关中京兆、扶风、冯翔三郡共有户四十九万。[8](P808)尽管关中的经济在此时已得到一定的恢复,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仍不能满足都城的粮食需求,在隋文帝执政时期,仍需从关东大量运粮至关中以弥补其不足。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朝廷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于是诏蒲、陕、虢、熊、伊、洛、郑、怀、邵、卫、汴、许、汝等水次十三州,置募运米丁,开始以水陆连运的方式,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同时文帝又设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

文档评论(0)

美鑫可研报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我们是专业写作机构,多年写作经验,专业代写撰写文章、演讲稿、文稿、文案、申请书、简历、协议、ppt、汇报、报告、方案、策划、征文、心得、工作总结代写代改写作服务。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商业计划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成果鉴定,项目建议书,申请报告,技术报告,初步设计评估报告,可行性研究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实施方案评估报告

认证主体成都慧辰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4MA69XDD04C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