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文档
PAGE
PAGE 1
登革出血热_Deng Ge Chu Xue Re
一 概述 登革出血热(DHF)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峻临床类型。起病类似典型登革热,发热2~5天后病情突然加重,发生多器官较大量的出血和休克,消失血液浓缩、血小板削减、白细胞计数增多、肝肿大。多见于青少年患者,病死率较高。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主要特征。 二 病因 登革病毒为B组虫媒病毒,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有RNA基因组衣壳,呈哑铃形、杆状或球形,直径为40~50nm。可在乳鼠脑内和组织细胞中培育繁殖,以白纹伊蚊细胞纯株(C6/36)最为敏感。登革病毒有1、2、3、4四个血清型,可用中和、补体结合、血凝抑制试验等方法分型,各型之间有交叉反应,故应取患者双份血清,抗体效价递升4倍以上才有诊断价值。 1.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从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最强。东南亚森林中的猴感染后多不发病,但可成为传染源。 2.易感性 人类普遍易感,在原无本病的区域内一旦发生流行,疫情可于短时间内快速扩散,并使大部分居民受染。发病以儿童为多。在热带地区多呈地方性流行,一次得病后对同一亚型的免疫力可持续1~4年,但仍可感染另一亚型,感染两种亚型后可获长久的免疫力。 3.易感人群 由第2型登革病毒引起的儿童登革热,若发病3天内其血浆中游离的登革病毒非结构蛋白NS1水平达到600μg/L则很可能进展为登革出血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男性登革热患者较易发生登革出血热。 三 临床表现 埋伏期2~15天,平均为6天左右,其长短与侵入的病毒量有肯定关系。本病病程可分为发热期、休克期和恢复期。 1.发热期 本期的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症状、头痛、呕吐、腹泻等。起病急骤,体温快速上升,可达40℃以上,也有起病较慢而有2~4天的前驱症状如低热、头痛、恶心、厌食等。颜面潮红、咽部充血伴干咳。瘀点消失于第2~3天,常见于面部前额或四肢远端,斑丘疹少见。束臂试验在瘀点消失前即呈阳性。可伴有严峻腹痛及腹部有压痛。 2.休克期 严峻患者常突然消失休克,常发生于第4天(2~5天),持续12~24小时。消失烦躁担心、四肢厥冷、体温下降、呼吸快而不规章、脉搏细弱,部分患者消失胃肠道大出血,皮肤大片瘀斑等,偶有昏迷。少数患者可并发支气管肺炎、脑水肿、颅内出血等。 3.恢复期 经准时抢救,患者可于休克、出血掌握后1~2天好转,恢复快速而完全,无脆弱或抑郁现象。偶有心动过缓、过早搏动等。 四 检查 1.一般常规检查 (1)四周血象登革出血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多,后者见于严峻病例及有继发感染者,一般在10000/mm3以上。血小板削减,最低可达10000/mm3以下。 (2)尿常规可有少量蛋白、红细胞、白细胞。 2.病毒分别 取早期患者血液,接种于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分别病毒后须经特异性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加以鉴定。 3.血清免疫学检查 取双份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以血凝抑制试验的灵敏性较高,而以补体结合试验最具特异性。恢复期单份标本补体结合抗体效价达到1∶32以上有诊断意义;双份血清效价递升4倍以上可确诊。 4.其他检查 在登革出血热病例中尚可见血液浓缩,出、凝血时间延长,血清谷草转氨酶上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电解质紊乱,血白蛋白降低,代谢性酸中毒等。各种凝血因子轻度降低,纤维蛋白原削减,纤维蛋白原降解物轻至中度增加。 五 诊断 应依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试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凡在流行区或到过流行区,在流行季节有早期面部及四肢消失明显淤点或淤斑,束臂试验阳性并快速消失休克,有明显出血者,对登革出血热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病毒分别和血清学检测为确诊的主要依据。以往未患过B组病毒疾病,血清学试验抗体效价较高,血凝抑制试验1∶640,补体结合试验1∶32,或恢复期抗体效价有4倍以上上升者,均有助于诊断。 六 治疗 登革出血热有休克、出血等严峻症状,需乐观处理。休克者应准时补充血容量,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盐液、葡萄糖盐水等,应快速静脉输入,必要时可输血浆或加用血管活性药物。大出血患者应输新奇血液。上消化道出血者,可服氢氧化铝凝胶、甲氰咪胍等,严峻者可用冰盐水或去甲肾上腺素稀释后灌胃。对子宫出血者,可用宫缩剂。有脑水肿者,用20%甘露醇和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抽搐者可用安定缓慢静脉注射。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价值,意见尚不全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结核病治疗“十字”原则_Jie He Bing Zhi Liao “ Shi Zi ” Yuan Ze.docx
- 结核性宫颈炎_Jie He Xing Gong Jing Yan.docx
- 结核性巩膜炎_Jie He Xing Gong Mo Yan.docx
- 结核性脊髓炎_Jie He Xing Ji Sui Yan.docx
- 结核性脑膜炎_Jie He Xing Nao Mo Yan.docx
- 结核性胸膜炎_Jie He Xing Xiong Mo Yan.docx
- 结核性阴道炎_Jie He Xing Yin Dao Yan.docx
- 巨细胞病毒感染症_Ju Xi Bao Bing Du Gan Ran Zheng.docx
- 柯萨奇病毒感染_Ke Sa Qi Bing Du Gan Ran.docx
-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_Ke Sa Qi Bing Du He Ai Ke Bing Du Gan Ran.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丹痧_Dan Sha.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丹毒丝菌病_Dan Du Si Jun Bing.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出血热_Chu Xue Re.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常现丝虫病_Chang Xian Si Chong Bing.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病毒性感染_Bing Du Xing Gan Ran.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白蛉热_Bai Ling Re.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巴贝虫病_Ba Bei Chong Bing.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艾滋病检测_Ai Zi Bing Jian Ce.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艾滋病_Ai Zi Bing.docx
- 感染科病例常理——埃利希体病_Ai Li Xi Ti Bing.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