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VIP

黑龙江省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迎下载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50分) 1.《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 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 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 2.下面是关于“安”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这种变化反映出 A.文字书写艺术不断发展 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 D.文化交流推动百家争鸣 3.据记载,唐代医药学水平领先世界。医学方面如印度眼科医术的传入,阿拉伯治疗痢疾的悖散汤的传入;药学方面如东南亚的沉香、琥珀,阿拉伯的乳香、木香的传入等。这说明唐代医学的发展得益于 A.朝贡贸易体制的盛行 B.政治格局的稳定统一 C.健全的医学管理制度 D.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 4.唐朝宫廷建筑以浑朴雄阔宏伟壮丽为特色,但民间建筑不准高大。而《宋会要辑稿食货志》记载:“真仁(宋真宗、宋仁宗)以后,殖货致富者愈众,巨量交易出入京师,官方管理之设备及民间商业之建筑,皆因之侈大。公卿商贾拥有资产者之园圃第宅,皆争尚靡丽。”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都城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D.程朱理学影响逐渐减弱 5.1761年3月,都统多尔济奏称:“今准夷荡平,回部向化,请令内地商人各随所愿,裹带茶叶、布匹等项,前往青海贸易,使柴达木等远处贫困蒙古得以牲只售换,于边疆生计,大有裨益。”经军机大臣议复,乾隆同意实行。这则材料揭示出清朝前期 A.边疆地区商业贸易获得较大发展 B.西北边疆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C.新疆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府管理 D.通过加强经济交流维护边疆稳定 6.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明 A.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B.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 C.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 7.中国传统观念“重理义、轻艺事”,读书人从来不以技艺为正业,但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出现了天津电报学堂(1879)天津水师学堂(1880)天津武备学堂(1886)天津军工学堂(1893)等一批专攻军事和工艺的专门学堂。这种变化从本质上说明了 A.“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被国人所抛弃 B.在西方器物的刺激下,艺事渐为人重 C.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思想观念进步 D.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由此起步 8.1922年,梁启超认为,楚国在春秋战国以前属于南方的蛮夷之邦,之后才逐渐融入华夏。楚国贵族屈原接触到当时新输入的中原文化,又出使齐国,受到稷下学派的影响,后来放逐到南方,南方的山水与屈原的精神相互激发,最后产生了《楚辞》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梁启超关于屈原的研究 A.与维新变法的政治理念相符 B.隐含着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 C.影射了军阀割据的社会现实 D.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时代精神 9.晚清政府官员曾经三次大规模集体出洋:第一次是由外国人蒲安臣率领的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使团。第二次是1887年清政府第一次通过考试选拔,全部由中国官员组成的游历使团。第三次是1905年清政府第一次派遣王公大臣集体出洋考察各国政治,为清末改革做准备。这三次外交使团出国考察的变化反映了 A.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 B.清政府外交近代化的历程 C.清政府外交日益半殖民地化 D.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探索 10.1918年,《新青年》因销售不畅考虑停刊。1919年2~3月间,坚持使用古文体的林琴南以小说形式诋毁《新青年》,同时社会上“宣传教育部有训令达大学,令其将陈(独秀)钱(玄同)胡(适)三氏辞退”,《新青年》声名大振,销量大增。这反映出当时 A.观念碰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B.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观念转变 C.思想启蒙开始成为时代主题 D.白话文运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