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书法品评标准的流变.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浅析中国古代书法品评标准的流变      杨友鹏 邹凌雁   【摘 要】 文章阐述了一千多年来,中国书法品评标准的流变。从比拟标准、主观标准、客观标准到综括标准,不单纯是书法内在美学的演进规律的变动,它与时代的变迁和思想的更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 古代书法;品评标准;流变;美学   中国古代书法,作为一种书写工具,起初并没有特别的含义。从魏晋时期开始,书法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记录载体,它也被赋予了美学意涵,从而催生了书法品评的出现。中国古代书法品评,自魏晋之际诞生以来,其品评标准产生了诸多改易,但究其根本,总是与社会思想的演化相与递进。深入分析其标准的变化,才能深入的体察中国古代书法品评的发展脉络,厘清其中的云遮雾绕,一攬千古。   在魏晋之前,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书法品评,书法只不过是一项纯粹的技术,与射箭、骑马并等,并没有被赋予美学的价值。元代郝经在《陵川集》中认为:“夫书一技耳,古者与射、御并,故三代、先秦不计夫工拙,而不以为学,是无书法之说焉。”到了魏晋,“始以书为工,后寓性情、襟度、风格其中,而见其人,专门名家始有书学矣。”同时期刘因也在《荆川裨编》中,论及书法的源流,“字画之工拙,先秦不以为事。魏晋以来,其学始盛,自天子、大臣至处士,往往以能书为名,变态百出,法度具备,遂为专门之学。”当天子与士大夫竞相以“能书为名”后,书法从技艺变成了美学的追求,产生了专门讨论书法优劣的品评。   一、书法品评的比拟标准阶段   最初产生的书法品评标准,是书法家之间的自发的比较,南北朝前期,喜欢用人物互比的方法来做书法的品评。王羲之在《自书论》中,就曾将自己的书法与钟繇、张芝做比较,“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去此二贤,仆书次之。”羊欣在《采古来能书者名》中,论及王献之书法,也与乃父相权衡,“王献之……擅隶、草,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王僧虔《论书》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宋文帝书,自谓不减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不及欣。”总之,这个时期的书法品评标准,是以一种原始的人物互比的方式在论及书法的短长。这就要求品评者必须要对不同的书法家的作品有全面的掌握,但又主观性过强,很容易因为个人的偏好而有失偏颇。   南北朝中期,开始转到以事物类比来品评书法的标准。在这期间,大量使用“如”字来做类比。“如”字的使用,正反映了中国文字独特的方块结构的韵味。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谈王羲之、王献之和羊欣书法时,就运用了这种标准,“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王子敬书如河、洛少年”,“羊欣书如大家婢为夫人”。梁武帝萧衍所著《古今书人优劣评》中,称赞王羲之字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这也从另一层面反映了古代抽象思维的局限与具象思维的丰盈。这一时期的不少名家,都追求超凡飘逸的书法,与此时期玄学思想的追求相为表里。   二、书法品评的客观标准阶段   到了南北朝后期,书法品评开始尝试用客观术语做标准。庾肩吾在《书品》中借鉴班固《汉书》中的人物品级划分和政治上的九品中正制,将书法分为“上、中、下”的三等九品,并将列“上上品”的张芝、钟繇和王羲之的书法,用“功夫”和“天然”二点来做具体化的分析,“张工夫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工夫过之。”这种客观术语的出现,代表了书法的品鉴,进入了自觉自为的意识之中。   唐初不少书法家,在学习书法时,已感觉唐前的书法品评不够客观,孙过庭在《书谱》便认为唐前的书评,都不够具体,“至于诸家势评,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必须运用更加周密详备的品评标准。   唐代李嗣真在《书后品》中于“上之上品”之上,又列“逸品”一栏,放置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四人。他认为逸品是超越时间空间概念,体现了书法最精粹的法度和规矩而又不局限于法度和规矩的作品。这是“逸品”一词的最早出现。显然到唐代,完全依照“上、中、下”来品评书法,已经不能够满足书评的需要。而唐代过于崇尚法度的规范化,认为书法是在规矩内的规整书写,因此,规规矩矩的楷书在唐代大行其道。书法的高下,有了数层的学习演进阶段,给了学书者以登堂入室的法门。   张怀瓘在《书断》中分“神品”、“妙品”、“能品”三等,以“神采”作为品评的标准,赋予了书法更多的美学意涵。书法评论到了唐代,从时空上的“上、中、下”演变为抽象的“神、妙、能”。   三、书法品评的主观标准阶段   到了宋代,“逸品”几乎被“神品”、“妙品”压制,只强过纯粹以工夫取胜而无天赋的“能品”。这与唐宋之际思想的巨变不无关系。宋代糅合儒、释、道思想的理学的孕育与萌发,禅宗在士大夫中的影响,将唐代规整的书法架构被打破

文档评论(0)

简历,PPT,表格专业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十二年office学习经验。 微软MOS认证专家,曾予供销社、中国银行、国家电网等企事业单位定制财务模板与PPT模板。 头条百家数十万粉丝作者,WPS稻壳儿优秀设计师。

认证主体孝感市城区墨若枫文化传媒中心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900MA4CKBU48M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