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进展
摘要: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作为一门起源于我国的交叉学科,与其它传统的辐射诱变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生物效应,为生物遗传改良和基因工程开拓了新路径。近年来,我国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相关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将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的了解和关注。 关键词: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遗传改良 离子束是指将元素的离子经过高能加速器作用后所获得的放射线。离子束与生命物质之间建立的关系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月,中科院余增亮研究员将超低能N+离子注入水稻干种子中,在短时间内育成几个新品种,让人们开头熟悉到离子束在生物学领域的巨大前景。与传统诱变源相比,离子束具有高传能线密度、尖锐的电离峰和低氧增比,可精确掌握入射深度和部位,产生能量沉积、动量传递、质量沉积和电荷交换等生物效应,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关注,我国作为其自主学问产权拥有国,也在相关领域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本文将就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与展望,以期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供应参考。 1在植物遗传育种方面 作为离子束生物技术应用的最早领域,相较于传统诱变方法,利用离子注入方法进行植物诱变育种,在质量、能量、电荷三因子协同作用影响下,可产生丰富的基因突变,且变异幅度大、频率高、良性多,已成为我国植物品种改良有效手段之一。从上世纪80年月起,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浙江农业高校等机构即先后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并先后成功选育S9042、早籼14、D9055、早籼903等多个水稻新品种,经大规模推广应用,效果显著。用16O8+辐照春小麦风干种子,成功育成我国第一例重离子束辐照小麦新品种“陇辐2号”[1]。将经低能Ar+和N+注入的番茄种子进行培育,其果实的养分品质明显提高[2]。利用12C6+辐照大葱种子,其M1代结果期的株高、白长、花序直径和种子产量明显增加[3]。将N+诱变后的茶树为原料进行选育繁殖,成功选育“茶农8号”、“茶农1号”新品种[4]。对鸡冠花离子注入处理,其M1代生长发育时期有效提前,株高、冠幅、叶形、分枝等均有显著差异[5]。用离子辐照永19玉米自交系,其后代植株株高、穗位高与对比相比变异极显著[6]。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提高,诱变的植物品种越来越多,其方法也越来越成熟。 2在微生物品种改良方面 自1994年发觉离子注入链霉菌产生诱变效应以来,我国在微生物品种改良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生产实践中也得到广泛应用。运用离子注入技术进行微生物诱变育种,可表现出较高的突变率和诱变效率。利用低能N+注入拟威克酵母,成功选育出突变菌株,其槐糖脂含量提高84.71%,有效解决了槐糖脂在药物方面的需求[7]。利用N+对红曲霉M14进行诱变后,其诱变菌株发酵产物中洛伐他汀含量相对动身菌株提高70%,具有肯定的应用价值[8]。采纳N+注入对动身菌株米根霉PW352进行诱变改良,得到突变米根霉菌株RLC41-6,其L(+)-乳酸生产力量和速率均大幅提高[9]。利用低能N+注入诱变深黄被孢霉As3.3410菌株,筛选得到突变株F312,其γ-亚麻酸产量比原菌株提高了157.5%[10]。利用12C6+辐照酵母,选育出高产突变菌株C03A,发酵速率、发酵产酒率大幅提高[11]。利用N+注入诱变,筛选出高产琼胶酶菌株WL-15,其产酶活力显著提高[12]。随着离子束注入技术在微生物品种改良方面的不断发展,为我国食品加工、药物、能源等行业供应了越来越多的新菌种,并顺当实现产业化,开创了我国微生物育种应用的崭新局面。 3在介导转基因方面 相比电激法、基因枪法等传统方法,使用离子束注入进行介导基因转移,取材便利,可直接利用种胚和愈伤组织等作为外植体进行操作;由于刻蚀作用产生的微孔,可为外源基因进入细胞内部供应便利;由于电荷交换作用,可使自身带有的正电荷在微孔内大量积累,对带负电荷的外源基因产生吸引;离子束注入时造成的微孔内部分染色体损伤,可为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进行整合重组供应便利。我国自1989年首次证明离子束可用于基因工程以来,已先后在水稻、小麦以及棉花多种高等植物及部分微生物上取得成功。将经N+注入的小麦种子浸泡在小黑麦全基因组DNA中进行选育,形成的变异材料蛋白含量及品质均明显提高[13]。利用Ar+处理,将白棉全DNA导入彩棉垦绿一号中,使受体后代变异频率有效增加,受体彩棉抗病性显著增加[14]。通过低能Ar+和N+注入介导,成功获得多株遗传稳定、高含量的生物合成甘草酸(GA)、甘草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水闸横剖面图识读水利工程图识读与绘制.pptx VIP
-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20S515 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pdf VIP
- 救援技术毕业论文题目(647个).doc VIP
- l临床医生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VIP
- 苏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doc VIP
- 12J7-3-内装修吊顶标准规范(OCR).pdf VIP
-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精品课件.ppt VIP
-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课件.ppt VIP
- 基于AI技术的增强型汽车动力电池预测方法及系统.pdf VIP
- (2025秋新版)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0课《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 教学设计.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