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停留时间分布及反应器流动模型复习.doc

第五章 停留时间分布及反应器流动模型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5.1 关于停留时间分布的几个概念 1 停留时间:指流体粒子从系统的进口到出口所耗费的时间。 2 停留时间分布:由于流体粒子在系统中经历的时间有长有短,同一时间流出系统的流体具有各种停留时间的粒子,在出口处形成一个分布。 3 流体粒子或微团:由一堆分子所组成的流体,其体积比起系统的体积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其所包含的分子又足够多,具有确切的统计平均性质。 4 寿命分布:指流体粒子从进入系统起到离开系统止,在系统内停留的时间,和前面定义相同。即指的是出口处流体粒子的停留时间 5 年龄分布:指对存留在系统中的粒子而言,从进入系统算起在系统中停留的时间。即指的是在系统内部粒子的停留时间 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系统在进口处有进没出,而在出口处有出没进。 的系统称为闭式系统,相对应的即为开式系统 5.2 关于停留时间分布的几个问题 1 造成流体粒子在系统中停留时间不同的原因: 流速分布的不均匀、流体的分子扩散和湍流扩散、强制对流(搅拌引起)、设备设计或安装不当引起的死区、沟流和短路等。 2 停留时间分布的应用 1)对已有设备进行RTD测定,以分析工况,提供改进操作性能的有用信息。 2)在设计与分析反应器等设备时,通过RTD建立合适的流动模型,作为三传的计算基础 5.3 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 1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 定义:同时进入反应器的N个流体质点中,停留时间介于t与t+dt间的质点所占分率dN/N为E(t)dt。 归一化条件: 2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用符号F(t)表示,其定义是:流过反应器的物料中停留时间小于t的质点(或停留时间介于0~t之间的质点)的分率。 归一化条件: 与停留时间分布密度的关系: 3 无因次化 无因次时间: 平均停留时间: 仅对闭式系统,体积流量不变(恒容)时成立。 5.4 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1 脉冲法 反应器中流体达到定态流动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在系统入口处将示踪剂注入进料中,分析出口流体中示踪剂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确定停留时间分布。 出口流中示踪剂C(t)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叫响应曲线 m为示踪剂的加入量 示踪剂加入总量 若体积流量Q恒定 2 阶跃法 将系统中作定常流动的流体切换为流量相同的含有示踪剂的流体,或者相反。称为升阶法或降阶法。 对升阶法:在时间t到t+dt内流出的示踪剂量为,这部分示踪剂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必定小于或等于t,由F(t)的定义有 对降阶法:在时间t到t+dt内流出的示踪剂量为,这部分示踪剂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必定大于或等于t,由F(t)的定义有 3 脉冲法和阶跃法的比较 脉冲法:由实测数据直接求出E(t),操作简单,示踪剂用量小,但对平均停留时间小的系统而言,难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输入示踪剂。 阶跃法:由实测数据直接求出F(t),且升阶法和降阶法可交替进行,但示踪剂的用量大。 4 选择示踪剂的原则 除显著区别于主流体的某一可检测性质外,两者应具有尽可能相同的物理性质; 示踪剂浓度很低时也能检测(灵敏度); 示踪剂浓度要与检测的物理性质有较宽的线性范围; 多相系统时,示踪剂不发生相转移,不会被吸附、挥发等; 检测信号为光,电等信号,容易直接分析或采集数据。 5.5 停留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值 对不同流型的停留时间分布规律可以采用随机函数的特征值来表示,最重要的是“数学期望”和“方差”。 1 数学期望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数学期望就是对原点的一阶矩,即平均停留时间 2 方差 方差也称离散度,是用来度量随机变量与其均值的偏离程度,是E(t)曲线对平均停留时间的二阶矩 3 无因次数学期望和方差 5.6 理想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1、活塞流模型 2、全混流模型 5.7 非理想流动现象 5.8 非理想流动模型——离析流模型、多釜串联模型、轴向扩散模型 5.9 离析流模型 1、模型 反应器内的流体粒子之间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物质交换,或者说粒子之间不发生微观混合,,每个粒子就像一个有边界的个体,从反应器进口到出口运动。 2、计算 5.10 多釜串联模型 1、模型 用N个全混流反应器串联来模拟一个实际的反应器。模型参数为釜数N,N的限值反映了不同返混程度,可通过实验来测量。N=1,CSTR; N->∞,PFR。 2、计算 5.11 轴向扩散模型 1、模型 ①

文档评论(0)

aa1509082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