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诗的区别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1、唐诗和宋诗的区别、在马积高、黄钧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简单概括岀了两者的
特点:
2、唐诗和宋诗,不仅是两个朝代诗歌的总名,而且代表了我国诗歌史上两种诗法和诗 歌。它们不同之处在于:唐诗主言情,即使说理,也多以抒情方式出之:宋诗喜说 理,崇尚议论。唐诗多含蓄;宋诗多直露,言尽意亦尽。唐诗多注重生活感受的直接 描写和抒发:宋诗的优秀之作也来自生活,但往往先从理性上把握,然后再选择恰当 的形式。所以宋诗即令句句生动具体,总是有某种逻辑思维的潜流贯穿其中,不像唐 诗的意境大都以直观形式表现出来。总之,唐诗总用感性形象来把握现实,宋诗则多 借助理性思维来解剖现实;唐诗诗味较浓,宋诗诗味较淡,但却以思想的细致深刻、 技巧语言的精益求精弥补之。由于这些原因,宋诗比唐诗好学。唐诗靠灵感,宋诗靠
才学;才学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灵感却不能勉强。唐诗靠感性,宋诗靠理性:理性可 以深思熟虑获得,而感性(形象思维)却比较难于捕捉。而且?清代学宋者并不排斥
唐诗,往往还由宋窥唐,故用力较易,又不致造成粗犷肤廓之弊。因此,宗宋往往比
宗唐获得的成就要大。
3、 对盛唐诗的认识 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所说的“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诗歌创作领 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其中田园山水诗(王维孟浩然)和描 写边塞战争的诗()占相当比重。
特点:1) .自信自立 神采飞扬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理是蓬篙人(李白《别童子入
京》)
2)?爱国爱民无畏无惧黄沙白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吕龄《从军行》)
3) .纵情山水气势雄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 张扬个性傲岸舒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貴?,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 别》)
5) 题材广泛,众体皆备
4、 柳永对词的改革
1) 、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 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 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 133种词调。而在宋 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令、弓I、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 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 后来许多词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明月儿时 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2) 、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 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
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 其次是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再次是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 良的愿望另外,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 情。
3、词的表现方法的改变
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 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诸 如副词“恁”、“怎”、“争”等,代词“我”、“你”、“伊”、“自家”、“伊 家”、“阿谁”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消得”等,柳永词都反复 使用。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者 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乂易于理解接受。当时“凡有井水饮处,能歌柳词”(《》卷 T),与柳词语言的通俗化不无关系。《》即说柳词“所以传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 易悦故也(《》后集引)。
词的体式和内容的变化,要求表现方法也要作相应的变革。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需 要和市民大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7]
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适宜于用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 公的情思意绪。而慢词则可以尽情地铺叙衍展,故柳永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賦法移 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如上举《定风波》、《满江 红》词);或舖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 态的变化。试比较两篇名作:
5、 苏轼对词的改革
首先,苏轼词扩大了词境。苏轼之性怡、襟怀、学问悉见之于诗,也同样融之于词。《辛 稼轩词序》说:“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高中语文试题答题卡通用模板.docx VIP
- 非惯性系中的弹簧双振子模型.doc VIP
- 勘察设计进度计划.pdf VIP
- 知识点梳理-新教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 VIP
- 产品工艺文件模板.docx VIP
- Q-CR 9149-2018-铁路大型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设计规范.pdf VIP
- 人工智能融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来源:广西教育(中等教育)(第2022005期)-广西教育杂志社.pdf VIP
- 2024年家居清洁品类市场概况及2025年消费者洞察、新品趋势报告-日化智云.pptx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培训解读课件.pptx VIP
- FIDIC红皮书+(中英文对照).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