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城一体化观念下的大学校园空间设计研究——以日本大学校园空间设计为例.docx

校城一体化观念下的大学校园空间设计研究——以日本大学校园空间设计为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城一体化观念下的大学校园空间设计研究——以日本大学校园空间设计为例 摘要:随着城市发展及教育理念的转变,当前中国大学校园普遍采用的“大院式”模式面临挑战。文章阐述了这一背景下的校城一体化观念,通过对日本校城一体化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四所大学校园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其校园空间与周围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总结出5种日本大学校城一体化的方法策略,从而为中国的校园规划发展提供借鉴。 引言 20世纪末,中国大学校园建设进入井喷时期,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当前转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量的提升到质的提升,从注重形态到注重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城市发展观念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人们也开始反思大学校园与城市的关系,从而出现了“校城一体化”的概念。 日本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从而采取高度集约的政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官产学合作”的方针 1 校城一体化研究的背景 当前国内大学校园大多以“大院模式”为主导——面积较大,在城市空间中具有明确的边界。大学在管理、交通等方面的独立性很强,与城市的连接面相对狭窄。校园内部空间自成一体,与城市空间缺乏延续性,形成城市中的一个个相对孤立的堡垒。然而,客观而言,一方面大学需要城市的供给,另一方面大学是服务社会的重要机构,因此,无论是在人员还是物质方面,大学与城市的互动交换是大量且频繁的 “校城一体化”来源于欧洲传统大学的布局方式,表现为大学校园在没有围墙的条件下有机分布在城镇中,其内涵强调紧凑用地布局、功能混合和可步行性。“校城一体化”意在城市土地开发统一协调、空间结构合理优化,实现校园和城市的同步均质发展,让城市空间从块状分割到有机融合 2 日本大学校园校城一体化建设经验 2.1 日本大学校园建设面临的城市资源融合、社区协同问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面临土地资源稀缺以及一系列严峻社会问题,日本提出“官产学合作”方针。日本学者也开始了对大学校园的重新思考,关注大学在城市中的文脉,通过校园来协同社区发展,产-学-政府的合作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日本的文部科学省(MEXT)2010年在《大学规划基本方针》中提出:基于大学的理念和使命,未来的教育和研究应该促进社会贡献、产学的合作。具体为体现为(1)推动官产学资源融合,形成官产学多点发力、合作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2)促进地区稳定发展,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立终身学习的制度环境 2.2 日本四所大学校园校城一体化空间设计研究 2.2.1 佐贺大学本庄校区 佐贺大学是一所1949年建校、具有悠久历史的日本国立大学。2016年的本庄校区规划中提出了COC(Center for Community)概念并推进了改革,制定了从2016年到2066年的50年计划,以校园价值最大化和社会开放为目标,打造一所“未来与社区共同发展的大学” 佐贺大学本庄校区位于佐贺县中央核心区的西南角,毗邻市文化中心,周围主要是住宅区。校园的南侧、东侧都有主干道,校园南侧有国道穿越,交通繁忙(图2)。 (2)入口边界空间(北门)的改造 之前校园北门有一个使用率不高的广场,且校园边界由围墙组成,相对封闭。现在,北门区域的围墙被打开,在广场附近修建了一个美术馆,用于展览、收藏和储存大学及当地社区的艺术和工艺品,并向市民提供参观、教育和研究的机会 (3)扩大校园内开放公共区域 在佐贺大学本庄校区2016年的校园规划中(图4),北门广场附近的校舍被拆除,边界开放空间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校园中的公共开放空间面积也加以扩大,主要集中在两条交通主干道及横穿校园南北的溪流上。这些公共区对市民开放,供他们参观、散步,这里也是学生交流、活动举办的场所,是一个校园的活化空间。 该校区案例表明:校园边界空间的改造使校园与城市由点接触转变为线接触,接触面扩大,社区与学校的部分功能开始融合,边界空间和校园内部的空间开放程度都有所增加,校园与社区间的互动更为紧密。 2.2.2 北海道大学札幌校区 北海道札幌校区毗邻札幌市中心,东面为学园都市线,南面为千叶线,交通便利。在2016年3月制定的《札幌第二次城市规划总体规划》中,北海道大学札幌校区被定义为“高附加值功能区”之一 (2)校园结构与城市空间 (1)与城市道路相联系的校园公共空间 由北海道大学的校园历史地图比较可见,其校园轴线呈现从南向北扩展趋势(图6)。在扩展过程中,重点放在了校园公共空间的整合。这些空间向校园的东西两侧延展,成为活跃校园氛围的重要场所,并形成了3条轴线:南门部分的绿植广场,北14条、北18条。由于校园内宜人的景观和丰富的空间,吸引了周边设施人群及当地居民、游客等进行通勤、散步、观光等活动 校园与城市之间设有多个出入口,南门、北12条门、北13条门、北18条门、北20条门、北门、西门、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