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提高版)(家教、补习、复习用).doc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提高版)(家教、补习、复习用).doc

  1. 1、本文档共2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

PAGE 沪教版初三化学上册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化学研究些什么 【学习目标】 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2.掌握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记住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3.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从物质的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要点梳理】 要点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1.探究物质变化的几个实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①水的 沸腾 液态的水 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成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无 ②大理石的研碎 块状的大理石 块状固体被粉碎成粉末状 粉末状的大理石 无 ③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出现蓝色沉淀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有(氢氧化铜沉淀等) ④石灰 石与 盐酸的 反应 块状石灰石 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溶解;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二氧化碳气体等)  【实验结论】:实验①、②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实验③、④的共同特征是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概念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特征 变化中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如发光、发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 变化中是物质的外观、状态等发生了改变 联系 一定伴随发生物理变化 不一定伴随发生化学变化 实例 实验③和④、燃烧、腐烂、发酵、金属生锈、火药爆炸等 实验①和②、凝固、挥发、升华等 本质区别(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要点诠释】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但一定要注意现象只是帮助判断,而不是根本依据。如电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无新物质生成,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胎爆炸为物理变化,而炸药爆炸为化学变化。 要点二、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如眼看、温度计测等)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 【要点诠释】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2.有时易将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混淆,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由此可知:化学变化是一个正在(或已经)发生的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化学性质则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汽油易燃烧是化学性质(可燃性);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的语言描述是在化学变化的基础上加一些表现能力的字眼,如“可以”、“容易”、“能”、“会”等。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如铝、铜等金属具有导电性,可以作导线;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要点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空气组成和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将集气瓶内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1)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底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做上记号。 (3)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4)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 (5)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6)红磷燃烧停止,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5. 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要点诠释】 1. 可燃物必须选用燃烧后生成物为固体的物质。不能选用木炭、硫等,因为木炭、硫燃烧产生的是气体物质,且与所耗氧气体积相同,使瓶内外气压相等,水不会倒吸入瓶中。 2.红磷必须过量,燃烧时才能使容器内氧气消耗完。 3.红磷燃烧停止后,要等集气瓶内温度降至室温,方可打开弹簧夹。 4.该实验还能得到的结论:氮气(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具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和难溶于水的性质。 5.实验后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的原因: (1)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集气

文档评论(0)

xiaoxiao33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