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场主体异常信息联动监管的思考.docVIP

关于市场主体异常信息联动监管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公司注册: 关于市场主体异常信息联动监管的思考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企业信用是企业诚信度的综合反映。作为社会信用体系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子,企业信用度不高,可能导致社会诚信度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加大。浙江省诸暨市市场监管局以市场主体异常信息动态数据库为抓手,完善信用约束机制,落实内外联合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市场主体异常信息社会化联动监管模式。 异常信息的种类 市场主体异常信息,是指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等市场经济主体)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由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公共服务机构等组织认定的企业失信信息,包含不良信用记录和严重失信记录。从广义角度看,市场主体异常信息包括内部异常信息和外部异常信息两大类。 内部异常信息,是指违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的不良记录,具体包括:违反登记管理规定(包括未报告、未公示、无法联系、提供虚假资料、无资质经营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商品),食品药品安全(包括食品、药品、保健品、餐饮等),恶意竞争行为(包括限制竞争、商业贿赂、商业秘密、虚假宣传、恶意串通竞价等),商标违法行为,传销行为,合同违法行为,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其他失信记录。 外部异常信息,是指违反其他部门法律法规的不良信息,具体包括:安全生产事故,环境污染事件,逃废债务记录,偷税漏税记录,侵犯专利权、著作权行为,不良信贷记录,招投标串通行为,拖欠工资及劳动用工违法,违章搭建行为,价格违法行为,法定代表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其他失信记录。 区域信用环境 浙江省于2002年开始“信用浙江”建设,开通运行“信用浙江”网站,向社会公示企业基本信息、诚信信息和失信信息,十几年来,浙江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提速和完善。今年,省“信用浙江”建设领导小组重新调整成员单位,由省政府、省发改委、省工商局等39个部门组建而成,明确各成员单位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工作职责。近期出台的《浙江省企业信用联合奖惩实施办法》(试行),对17种荣誉信息、23种失信信息以及4种信用等级予以归类,并明确了对失信企业应采取的惩戒措施,为提升浙江整体信用度提供制度保障。2002年开始,诸暨市工商、经贸、税务、质监等10个部门成立诸暨市信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于2011年成功引入司法部门开展“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和“诚信守法企业”信用双评活动,通过多部门联合征信、一票否决的方法,累计创建省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11家、市级信用企业280家。诸暨市工商局依托企业信用监管联合平台与28个部门联网协作,实现行政处罚记录、股权冻结信息、黑名单等异常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加大了对失信企业的联合惩戒力度。 存在的问题 主观认知失偏。由于各部门信用建设进展不平衡,造成对企业异常信息的认知水平也各有不同。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偏内型。有些部门一方面存在对其他部门企业异常信息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共享本部门异常信息,缺乏对不良信息联防联控的大局意识。二是偏高型。一些部门在信用评级过程中,无视异常信息的存在,盲目将企业信用等级提高,违背了市场竞争公平公正原则,导致信用评级公信力降低。三是偏慢型。不少部门信用建设起步较晚,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足,异常信息征集制度和评价体系建设、公示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信用建设整体进程。 部门标准失衡。各部门自定一套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存在企业信用等级不匹配、授信标准不统一、奖惩制度不对等问题。笔者对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工商部门将企业信用等级分为AAA、AA、A、B、C、D等6个等级,环保部门将企业信用等级分为绿色、蓝色、黄色、红色、黑色等5个等级,统计部门分为五星、四星、三星、两星、一星以及星级外6个等级,安监部门将企业信用等级分为A、B、C、D等4个等级,金融机构将企业信用等级分为AAA、AA、A、B、C等5个等级。即使是无处罚无奖励的新设立企业在这5个部门的信用等级也不尽相同,工商部门和金融机构对其评定的信用等级为A级、安监部门对其评定的信用等级为B级,环保部门对其评定的信用等级为蓝色,而统计部门对其评定的信用等级为一星。不难看出,不同部门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的标准有明显差异。 异常信息失联。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力度还不够,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甚至上下级之间尚未完全联网,相互间缺少互动和关注,信息透明度不高、共享不足,企业异常信息呈电子孤岛情形。行政处罚、行政诉讼等信息资源由工商、公安、法院等部门分别掌握,从一个部门只能查询局部的、碎片化、重复的信息,无法获得完整的综合信用信息。同时,各部门掌握的异常信息呈现地域性特点,跨地区的违法信息无法及时共享,整体信用信息的公开化程度低、社会使用率低。由于信用信息的不互通,极有可能导致部门间企业信用等级不匹配。 背信成本失当。背信成本是指市场主体因自身失信行为而付出的代价,包括道德成本、经济成本和法律成本。由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