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卷第 PAGE 3 页共 NUMPAGES 3 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第5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判断题
计算题
附加题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基础运用 1.比一比,填一填 莫 慕 腊 蜡 浑 辉 ________名其妙 ________名而来
________月 ________烛 ________身 ________煌 2.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__题__西林壁( )
A . 题目,写作或讲演内容的总名目。B . 书写,题写。C . 古指额头。 (2)只__缘__身在此山中( )
A . 因由,原因。B . 沿,顺着。C . 边。D . 因为。 (3)山重水复__疑__无路( )
A . 不信,因不信而猜度(duó)。B . 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C . 以为,怀疑。 3.在横线上写出划线字的意思。 ①__题__西林壁________
②只__缘__身在此山中。________
③莫笑农家__腊酒__浑。________ ④丰年留客足鸡__豚__。________ ⑤山重水复__疑__无路。________ 4.课文回眸室。 ①《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角度,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所见到的不同景象。 ②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句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了这个道理。 ③《游山西村》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全诗以一个“________”字贯穿全文的主线,诗中的“________”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全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5.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2)《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诗句常用以形容人或事情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二、默写 6.默写古诗。 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7.背一背,写一写 游山西村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三、诗歌鉴赏 8.读古诗,完成练习。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找出诗中的两组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古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诗中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说理的诗句是________。 (3)诗人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面目”呢? 9.读古诗《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谁)在________(时候)________(做什么)的景象。
(3)诗中的“山西村”在( )
A . 今山西省山西村B . 今浙江绍兴C . 今浙江杭州 (4)诗中写景寓哲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梦想的力量》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草船借箭》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景阳冈》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猴王出世》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刷子李》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金钱的魔力》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第6课《爬山虎的脚》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第7课《蟋蟀的住宅》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第20课《古诗两首》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第21课《搭石》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第23课《卡罗纳》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组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组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步练习.doc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组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同步练习.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