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啮齿动物致伤诊疗规范
啮齿动物是哺乳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
类群。在我国,每年因啮齿动物致伤者众多,有研究表明,啮
齿动物致伤 (鼠咬伤为主)位居犬咬伤、猫咬伤之后,成为第
三大动物致伤来源。啮齿动物致伤后,除局部创伤所致功能障
碍外,还可因伤口途径传播感染性疾病,如肾综合征出血热、
鼠咬热、破伤风等,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一、流行病学
啮齿动物是现存哺乳动物中最大的一目,最主要的两个特
征为门齿无齿根和无犬齿,因其在进食过程中以门齿啃咬食物,
因此统称为啮齿动物,包括啮齿目和兔形目。作为自然疫源性
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储存宿主,啮齿动物可通过携带大量的跳
蚤、蜱、螨、虱等医学昆虫作为媒介,传播病毒、立克次体、
细菌、螺旋体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可通过被啮齿动物抓咬,
处理啮齿动物,与啮齿动物的粪便、尿液或唾液接触直接传播
给人类。啮齿动物直接传播的疾病有: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钩端螺旋体病、鼠疫、鼠咬热、沙门
氏菌病、兔热病等;啮齿动物间接传播的疾病有:幼虫病、科
罗拉多蜱热、莱姆病、鼠伤寒、恙虫病、立克次体痘、回归热、
斑疹伤寒等。
31
我国部分地区医疗机构动物致伤门诊调查数据显示,不同
地区致伤动物来源构成中鼠咬伤占比最低0.8%,最高达11.8%。
目前国内尚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数据。
二、致伤特点及致病机制
(一)啮齿动物致伤特点。主要为抓咬等动物行为造成的
人体机械性损伤。啮齿动物致伤以体型较小的鼠类和兔形目居
多,体型较大如河狸、水豚等较少与人类接触,致伤案例罕见。
常见的鼠咬伤有如下特点:多系卫生条件较差地区或农村
山区、多发生于睡眠中、女性居多、四肢部位多发、婴幼儿(0~
4岁)致伤比例最高,宠物鼠致伤多在逗玩或喂养时、动物实验
室从业人员多在抓鼠不当时发生。
(二)啮齿动物致伤后直接传播的疾病 (如鼠咬热)。主要
由致病细菌、病毒或螺旋体等病原体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
人体形成。
(三)啮齿动物致伤后间接传播的疾病 (如鼠疫)。主要由
动物所带寄生虫,如跳蚤等,通过虫媒等途径,致人感染细菌、
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所造成的。本规范主要针对啮齿动物致伤及
与损伤直接相关的传播性疾病,不包括间接传播疾病和与损伤
无关的直接传播疾病。
三、临床表现
(一)局部表现。
32
啮齿动物抓咬伤后常表现为局部出血、疼痛、肿胀,极少
数严重者可伴有局部缺损或毁损、功能障碍等。密切接触和致
伤人类的啮齿动物通常体型较小,如家鼠、仓鼠等,其门齿呈
现 “凿牙”等特征,咬伤后创面或创口严重程度次于猫咬伤。
鼠咬痕的形态特征一般表现为:创口不大,创缘极不规则,
有锯齿状的小齿痕,多较浅表,其深度一般仅达皮下筋膜。鼠
咬痕的部位,多分布于肌肉脂肪组织菲薄而皮肤、筋膜、软骨
较集中的部位,常见于手足、颜面部:如眼睛、口唇、鼻尖、
耳廓等部位。部分鼠咬伤患者可出现深部组织穿刺伤。值得警
惕的是婴幼儿或长期卧床者,因无摆脱或反抗能力,若致伤时
间长及反复发生,颌面部 (耳鼻等部位)组织撕脱毁损或缺损
常比较严重,外科修复处置难度较大。
兔形目动物致伤创面多较整齐,呈对称 “门齿状”咬痕,
多为上下各两个,创口深度和组织撕脱较轻,出血较少。
啮齿动物抓伤表现同犬猫抓伤。
(二)特异性表现。
1.鼠咬热:鼠咬热是由啮齿动物 (主要为鼠类)咬伤或抓
伤后,导致人体感染小螺菌或念珠状链杆菌引起的动物传染病。
两种细菌导致的鼠咬热症状不同。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潜伏
期3~21天,一般为2~3天。多表现为突起高热,伴有寒战、
呕吐、头痛、剧烈背痛、关节酸痛等脓毒症症状。小螺菌鼠咬
33
热:潜伏期2~3周。症状包括:反复发烧、咬伤处溃疡、伤口
周围肿胀、淋巴结肿大和淋巴管炎。此外,更严重的并发症可
能包括:心脏感染、脑膜炎 (脑部感染)、肺炎、内脏脓肿。
2.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为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目前全球
已发现170 多种脊椎动物可感染汉坦病毒,而其中最主要的宿
主动物及传染源为啮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石头鱼刺伤诊疗规范(2021年版).pdf
- 蜘蛛咬伤诊疗规范(2021年版).pdf
- 蜱咬伤诊疗规范(2021年版).pdf
- 蚂蚁蜇伤诊疗规范(2021年版).pdf
- 海蜇蜇伤诊疗规范(2021年版).pdf
- 胡蜂蜇伤诊疗规范(2021年版).pdf
- 禽类啄伤诊疗规范(2021年版).pdf
- 猪咬伤诊疗规范(2021年版).pdf
- 马咬伤诊疗规范(2021年版).pdf
- 猴咬伤诊疗规范(2021年版).pdf
- 医院感染监控与预警.pptx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8课 盼》2023年同步练习卷.doc
- 医院感染性疾病监测与分析.pptx
- 人教五四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 七律•长征》2023年同步练习卷.doc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 三峡》2023年同步练习卷.doc
- 聚焦2025年:医疗器械售后市场发展趋势与服务品质提升方案解析.docx
- 人教部编五四版六年级上册《第23课 书戴嵩画牛》2023年同步练习卷.doc
- 聚焦2025年:医疗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行业人才储备研究报告.docx
- 聚焦2025年: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运营模式与政策支持分析报告.docx
- 人教部编五四版六年级上册《第13课 古代诗歌三首》2023年同步练习卷(2).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