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模仿一篇文章?5种方法任你选.docx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模仿一篇文章?5种方法任你选 干什么事都是这样:“姿势”对了,越做越顺。否则,事倍功半。? 模仿也不例外。? 我在前文讲了,模仿有学、思、践、悟4个动作,也有鹦鹉学舌、方枘圆凿、盲人摸象、买椟还珠、东施效颦、邯郸学步6个误区,如果把握不准,会误入歧途。今天,我要说,一篇文章即一个多维系统,学习借鉴好的文章,应该立体性把握,围绕主题、风格、方法、结构、观点等要素多向度模仿,借“题”发挥、借“风”使船、借“石”攻玉、借“瓶”装酒、借“辞”表意。? 下面,就让我们一看究竟。? 一、借题发挥:模仿情景主题? 所谓借题发挥,就是通过移花接木的手法,把他人作品中的“情节”“情景”移用到自己作品中,产生“老树发新芽”之效。借题发挥,分为借“情景”和借“情节”两种:? 1.借鉴特定“情景”? 请看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你读到第一句,肯定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没错,欧阳修也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词《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两相对比,你就会发现李清照词里的模仿痕迹了。事实上,李清照也坦承这一点。她在《临江仙》词序里写道:“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这种模仿是对“深深庭院”意境的模仿。? 再看秦观《画堂春·春情》:?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凑巧的是,温庭筠有首《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秦观是北宋时期的人,而温庭筠是晚唐人,这两首词里都有“雨后”“斜阳”“杏花”这样的意象,很有借鉴的味道,而从时间上看,显然是秦少游模仿了温庭筠。事实也是如此,王国维《人间词话附录》说:“温飞卿《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少游之‘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虽自此脱胎,而实有出蓝之妙”。? 可见,王国维先生是赞同模仿一说的。? 2.借鉴特定“情节”? 这种方法在小说等文学创作中很常见。比如,神话学家坎贝尔(JosephCampbell)在比较了人类各个文明的神话故事,如英国古代史诗《贝奥武甫》、两河流域古代史诗《吉尔伽美什》《荷马史诗》《亚瑟王传奇》、印第安人的神话、各宗教经典以及当代小说后,发现了一个统一的神话模式——“英雄之旅”。他在《千面英雄》一书中,把这种“英雄之旅”归纳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启程,英雄从平凡的世俗世界离开。第二个阶段是启蒙,英雄在一个超自然的世界中冒险并获得成长。第三个阶段是归来,英雄完成冒险使命后,带着拯救世界的方法回归平凡世界,并造福大众。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人类文明的故事,可以说都是某种“既定情节”“既定规律”的重复,或者说是一定程度上的模仿。到现在,这个“英雄之旅”的既定模型对好莱坞影响巨大,无数编剧和导演受到这它的启发,创作了很多佳作,如《蜘蛛侠》《超人》等等,虽然这些作品讲的是不同故事,却似乎都在模仿着一个似曾相识的“情节”。? 据有的学者研究,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就是在借鉴的基础上创作完成的,有证据表明,《高老头》与莎士比亚《李尔王》里的父女关系的情节非常相似,有模仿的痕迹。? 这种模仿现象,在我国文学作出中也是存在的。别的不说,就说“四大名著”。严格地讲,这四部作品皆非“原创”,而是作者充分借鉴相关史料、传奇故事、民间传说的情节,通过艺术加工改造而成,本质上,也算是模仿。研究表明,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可能借鉴了《金瓶梅》家庭兴衰的故事情节。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时,可能借鉴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神猴哈奴曼火烧楞伽宫、盗仙草,帮助罗摩征服强敌,救出妻子的故事情节。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可以借鉴情节和情景,公文中也可以。? 仔细想想,其实公文结构里承转合间节奏上的变化,就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情节,问题的发生环境、背景描述也可看作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情景,而数据、事例,则可以看成是表演的主角。因此,公文写作里对主题的模仿,是很常见的。比如,在讲话稿的起草中,经常要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认知规律,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表述规律;在总结性文稿中,通常要按“干了什么—效果如何—问题在哪里-如何改进”这样的“情节”来摆布内容,本质上,也是对某种公文“特定情节”的模仿。? 二、借风驶船:模仿风格特点? 所谓借风驶船,就是学习借鉴别人文章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2242001000034
认证主体四川龙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ADW1H0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