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常见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 概念:组成地壳的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为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 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 类型 特征 地表喀斯特地 貌 1.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咼低不平 2?石芽:凹槽、沟槽间的突起 3 ?洼地:底部平坦 4?峰丛.峰林:呈锥状耸立 5?塌陷漏斗.陷塘:随着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 小,祢为塌陷漏斗,深唐小、面禾只大,则祢为陷塘 地下喀斯特地 貌 以溶洞为主,溶洞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向上发 育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一起形成了石柱。 4.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及其成因: 涿沟 注地 类型 出丛 垛林 孤峰 形态 残R 成因 地表喀斯特地貌 石芽f石林f峰林峰丛f孤峰f残峰 溶蚀 溶沟f溶蚀洼地f溶蚀谷地 溶水洞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 石钟乳、石笋、石柱 淀积 5 .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多地质灾害 水文:地表水缺乏,多地下暗河 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植被少 旅游资源丰富 6?射电望远镜的选址问题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夏季降水集中; 地貌:群山深处,喀斯特地貌发育,形如“巨碗”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 存在较多的弧形漏斗,天坑,洼地,可利用天然地形,减少工程量。 (3)喀斯特地貌岩石透水性较好,有利于排水,底部裂隙多,可以避免雨季淹没射电望远镜,比较安全。 二、河流地貌 1 ?河流地貌的概况 ⑴概念:河流作用于地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⑵成因分类: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冲刷地表,将地表物质带走(搬运作用),使得一部分地表物质减少 (侵蚀作用),形成的侵蚀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 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的堆积地貌。 常见的河流地貌 ⑴河流侵蚀地貌: ①河流的曲流 段示意图a②曲流段环 流剖面图曲流段(凹岸,凸岸)的流速差异④凹岸程蚀,凸岸堆积(伞面C下游河谷更升闕,河道两旁为冲积平原⑤冏閨桜蚀适岸施 ①河流的曲流 段示意图 a ②曲流段环 流剖面图 曲流段(凹岸,凸岸) 的流速差异 ④凹岸程蚀,凸岸堆积 (伞面 C 下游河谷更升闕,河道 两旁为冲积平原 ⑤冏閨桜蚀适岸施n初 面图) 以侧蚀、堆积为主 C 类型 河流位置 形成 形态 “V”形河谷 山区 (上游) 河流流经山区,下蚀较强,水流不 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 解而形成 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 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 卵石 形河谷 中下游 河流下蚀能力减弱,向两岸的侧蚀 加强,河谷拓宽,凹岸侵蚀较强,凸 岸堆积较强,使河流更加弯曲。 弯、宽、浅、剖面呈形 ⑵河流堆积地貌: 类型 河流位置 形成 形态 冲积 扇 山前 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流出山门,坡度较 低,流速降低,泥沙堆积而成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 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山粗 变细 冲积 平原 中下游 河流挟带的泥沙大量堆积而成 山前:坡度大,沉积物颗粒较粗;主 体部分:坡度较平缓,沉积物颗粒较 细;河口部分:坡度很缓,沉积物颗 粒很细;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 洲平 原 河口段(入 海或入湖 处) 河流挟带的泥沙经平原流速减缓,加之 海(湖)水的顶托作用,泥沙淤积形成 多为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 呈放射状分布。 (3)河曲和牛辘湖 河曲:地势平坦地区,呈形弯曲的河道 牛轨湖: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的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辄湖。 3.河湾的侵蚀与堆积规律 凹岸侵蚀,凸岸对接;凹岸港口,凸岸居民点, 三、风沙地貌 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 2?成因:干旱的地区,地表多沙漠和戈壁,风大而频繁,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天长日 久,形成风蚀地貌;当风速较弱,其携带的沙粒便会沉积下来,形成风积地貌。 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可以看到风沙地貌。 4?类型 (1)风蚀地貌 地貌 形成过程 地貌特点 风蚀柱 垂直节理发育的卑层岩石经过长期的风蚀作用后形成 柱状 柱状岩石 风蚀蘑菇 接近地面处风中含沙、小石块的量较多,磨蚀强烈 顶部岩石较大,底部较小 雅丹地貌 极干旱区的干涸的河、湖底,常因干旱裂开,风沿裂隙 吹蚀,裂隙越来越大,原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 则的槽沟,槽沟之冋为鳍形垄脊,形成雅丹地貌 III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分布: 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 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

文档评论(0)

文档查询,农业合作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土默特左旗农特农机经销部
IP属地广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50121MA0R6LAH4P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