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No.161
第38卷总第161期 科学·经济·社会 V01.38,Sum
2020年第4期 SC皿NCE·ECONoMY·SOCⅢTY No.4,2020
后周鲁时代的政治秩序:成为天子的秦王
佐藤将之
(台湾大学哲学系,台北10617)
摘要:本文经过对在《史记》《战国策》以及《韩非子》中秦国对外问题相关的记载和论述的分析,试图探讨在公元
前256年发生的以周王室的终止和鲁国的灭亡为契机而出现的历史情况,并且藉由将之理解为“后周鲁时代”
Era)时代,重新诠释此35年秦国的动态的历史意义。本文推论:秦国在攻灭周朝之后虽然还是扩张
(post.Zhou.Lu
其领土,秦主同时也努力将自己的地位从“实际上”(defacto)的“天子”提升为新天子,为此,秦廷似乎追求“间接支
配周边诸侯和天下人民”的统治模式。然而,进于前230年代后期,随着李斯的掌权,或许也由于为了对付赵国的
问题等,秦廷对外政策也从如上模式转换成由直接灭诸侯的方式。因此,所谓前221年“一统天下”应该并非秦国
从历来自然推行过的政策,而是前230年代的政策转换的结果而产生的历史新局面。
关键词:周赧王;秦国;秦昭裹王;秦王政(秦始皇);李斯
中图分类号:K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2815(2020)04-r0016—0027
国年表(“十二诸侯年表”和“六国年表”)中,司马
一、序论:战国时代的“前256年之后”
迁首列周王的纪年,以当作战国各国纪年的标准。
在中国历史上的公元前256年④,是什么样的 如此,在前262—260年白起率领秦军坑杀40万赵兵
一年? 之“长平之战”是在周赧王33—35年的事件。
在此段时期历史事件的展开和思想环境的变化 那么,所谓“战国时代”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
过程当中,这一年前后有何种区别? 司马迁以来,诸家没有怀疑所谓战国时代是结束在
众所周知,前256年的华夏文明属于所谓“战 前221年——秦将王贲擒取齐王建而达成“一统天
国时代”,此时段在中原世界的大部分“小国”都已 下”(李斯语②)之年份。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此年却
灭亡,而其世界的政治角力由所谓“七雄”——楚、 没有冠上周王的纪年。这是因为周朝在此之前早就
齐、赵、魏、韩、燕以及秦等诸侯展开。进入前3世 不存在:周朝在前256年,亦即在赧王59年这一年
纪,以其压倒性军事力量和农业生产力的优势为后 被秦昭襄王征服,拥戴赧王的西周君将三十六个城
盾,秦国的国力凌驾其他六国的情势逐渐定形。然 邑和三万住民统统“献”给秦王④。不久赧王驾崩,
而我们熟知,另一方面,直到前3世纪的上半叶,周 而昭襄王将周室的九鼎搬移到咸阳。周朝王统从此
王室仍然保持着“天下之君”的象征性权威:周朝祖 以后,没有再继承。虽然后世的历史学家或许不允
庙还拥有“九鼎”。因此,后来纪录重大事件的标准 许将秦国昭襄王的此举称为“一统天下”,但昭襄王
也按照当时在位的周王名称来表示:在《史记》的战 既已废掉周天子,并且将九鼎也搬移到秦廷,此举是
①后文在表记战国时代纪年时只加“前”。
②《李斯列传》:“夫以秦之疆,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参见司马迁.史记[M].四部
备要·史部:卷八十七.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66:2.
③《史记·周本纪》:“五十九年,秦取韩阳城负黍,西周恐,背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二十世纪_荀子_研究综述_由国际视野的比较回顾_佐藤将之.pdf
- 荀子生平事迹新考_佐藤将之.pdf
- 荀子的“天下”观与“后周鲁时代”的秦国_佐藤将之.pdf
- _周鲁时代_的终结与《吕氏春秋》的登场.pdf
- 荀子的_天下_观与_后周鲁时代_的秦国.pdf
- 台湾学者对转换《荀子》思想研究的尝试——兼论以“综合”与“变化”为线索的《荀子》思想特色.pdf
- 荀子生平事迹新考.pdf
- 21世纪《荀子》思想研究的意义与前景.pdf
- 《荀子》文献与荀卿思想的关系探析.pdf
- 伦理学说的重建与创新_《吕氏春秋》的“忠”与“诚”概念探析.pdf
- 《吕氏春秋》和《荀子》「类」与「染」之相应思想.pdf
- 中、日文學界的《韓非子》研究.pdf
- 《吕氏春秋》和《荀子》对「人类国家」构想之探析:以其「人」观与「群」论为切入点.pdf
- 战国时期「忠」与「忠信」概念之展开:以「拟似血缘」、「对鬼神的『孝』」以及「潜在君德」为思想特点.pdf
- 专题引言:日本学者追求「观念史」研究的固有历史脉络与三个契机.pdf
- 「民之不牧者,非吾民也」:《管子》「经言」的礼论与《荀子》的礼治论.pdf
- 「杂家」和「综合」之思想意义-中日学者对《吕氏春秋》与《吕》-《荀》关系之研究评述.pdf
- 战国中晚期“忠”观念之演变与转折暨其思想意义.pdf
- 《荀子》《吕氏春秋》「忠」论和「忠信」论之展开及其思想意义.pdf
- 先秦儒家目的论的展开.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