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2 / NUMPAGES2
XX县XX乡XX村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材料
?实现发展之美 释放文明之美
化“美”为辽原最强劲的生产力
——**县**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材料
**乡党委副书记 政府乡长 ***
近年来,**县**乡**村把“美丽**”建设,有机融入到“村优美、家创业、共和谐、人幸福”的奋斗目标之中,把“美丽”转化成辽原实现发展之美、释放文明之美最强劲的生产力。20XX年,被授予“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特色民俗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的荣誉称号。
一、“建设+生态”实现美丽蜕变,让农民群众得到美的享受。一是准定位,引规划,四区同创建花园。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后花园”的设想,按照“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现代农业观光区、民俗风情体验区、休闲旅游度假区”四区同创的建设理念,建设以辽原新居住区为核心、辐射周边农业生产区、餐饮服务区、休闲娱乐区全方位发展的“龙乡新区”。二是打基础,重生态,红彩绿墨美乡村。红光乡积极对上争取资金与农民自筹资金,总投资3640万元,建设居民住宅楼8栋1.3万平方米;独体农家庄园6栋3000平方米;风情广场1处2万平方米,主要包括硬化场地及其他道路2.5万平方米,石砌明水渠300米,铺设彩砖3000平方米、路牙石1200米,凉亭4个,舞台、荷花池、环保厕所各1
处,具有鄂伦春民族特色住宅“撮罗子”5栋。大力实施生态美化工程,对村主干道进行绿化,绿化率达64%,形成以白桦、云杉、糖槭、樟子松、杨树、黄菠萝等树种为主,丁香、榆叶梅等花灌木为辅的观赏区。三是改旧居,建新区,住上楼房圆民梦。对老居住区进行改造,屋顶、墙面、栅栏、门窗、道路、边沟、路灯等统一设计、统一修缮,使旧貌换新颜;为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解决“矛盾焦点”,176户村民积极响应乡政府“村民搬进新楼住,空出平房促发展”的号召,纷纷住上新楼房。四是建中心,促便民,一站服务惠民生。新建农村便民服务中心,设立 “一大厅一公栏三站四室”,提供低保、土地变更、贷款、粮食直补等内容的“一站式服务”;新建卫生所1处,成立物业公司,为村民提供服务。
二、“增收+旅游”推动民康物阜,让农民群众过上美的生活。一是食用菌产业70%参与势头强劲。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深入,场县共建、土地流转、“一村一品”项目的实施,一改老守田园式的传统耕作,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确定棚式吊袋木耳基地建设项目,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1处,食用菌生产厂房300平方米,食用菌大棚6栋,村民又把自家旧住房改建成菌房。通过几年不懈努力,全村70%村民从事黑木耳生产,年产量达1168万袋,收入达1200多万元,实现食用菌产业与改善生活环境双赢目标。二是旅游产业50户驻足方兴未艾。依托毗邻国家4A级旅游景区**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的地缘优势,瞄准旅游商机,以“瞻亿年恐**化、品特色农家风味、观龙乡新区美景、赏恬静田园风光
”为经营理念,充分整合龙骨山垂钓场、龙乡新区民俗村、鄂伦春风情广场、农业观光采摘园等特色资源,鼓励县城和本村农户开发旅游餐饮服务业,建设一批汪家大院、江鱼馆等15家“农家乐”,扶持旅游产业农民50余户,全年接待外地游客2万余人,户均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如今,村里有12户买上了小轿车,14户买上了微型面包车。
三、“文化+文明”促进崇德向善,让农民群众养成美的德行。一是科技文化为民充电,提升素养。富了“口袋”富“脑袋”,“走出去”,积极参加省市县农业技术培训,学外地食用菌成功经验;“请进来”,聘请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才开展现场讲学指导;利用农家书屋、网络致富信息等,使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成为食用菌专业人才、农村经济人。二是群众文化丰富多彩,唱响幸福。组建40人的秧歌队1支,42人的健身队1支。冬季农闲,秧歌队经常在村委会的组织下进行排练,参加全县组织的秧歌汇演,每年都能荣获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农闲傍晚,自发组织的健身队伍在文化广场跳着欢快的广场舞。今年9月,还举办了“迎金秋、庆丰收”农民汇演。三是民族文化植入内涵,彰显个性。利用鄂伦春风情广场,展示鄂伦春族狩猎、祭神、婚庆、民居等独特风俗,开展大型民族舞台剧《鄂伦春神话》演出活动。四是核心价值温润心灵,引领风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易懂地贯穿到农民群众生产劳动和生活细节中,开展“八个一”活动,建好一个农家书屋, 有电子阅览室和藏书 20XX年多册
;一个广播室;一个文化活动室;抓好乡村文明一条街;善行义举榜张贴四类典型;建设一支12人的乡贤文化骨干队伍;村道德讲堂开办3场,受教育人数达210人;自制村规民约20条。五是开展评选树立典型,造福桑梓。开展寻找“好儿媳”活动,用胡艳春、张淑贤等孝亲敬老事迹传播正能量;评选出“五好文明家庭”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