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泰山的民间故事
泰山,五岳之首,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天高不可及泰山”于是泰山成为天的象征。自奴隶制社会至封建社会数千年来,逐渐形成“封禅大典”如果哪一个皇帝不封山,就意味着他的功绩不大。“封禅制”到宋代结束后,到明清演变成祭祀活动,清康熙时起,祭祀活动逐渐发展到高峰。康熙皇帝三次祭山,乾隆皇帝10祭泰山。并留下大量摩崖诗刻,其中朝阳洞万丈碑最著名,高20余米,宽9米,上刻御制朝阳洞诗,高山峻崖,摩刻宏伟,在山下就看的很清晰。
据传,乾隆皇帝上泰山前,收到进贡的聚馆村冬枣,登泰山时,命侍从带去一些,选出个大而圆者随手把玩,有食欲时就随口吃掉,再易枣把玩。侍从说:“万岁爷,你已享用了四颗了,当心龙体。”侍从是怕万岁爷吃了这么大四颗冬枣不好消化,影响身体。可乾隆听后很不耐烦:“这么好的贡品理当尽情享用,不让我吃——”他托了托手中的冬枣说“除非它们变成金疙瘩”。
却说这天走到万丈碑的石崖前,听到“吱吱呀呀”的木轮车声,抬眼望去,原来是刘伯温推车爬万丈碑。刘伯温,即刘基,明朝大臣,与准西诸臣不合,被毒杀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大臣,他有野心,想当宰相,没有成功。死后受泰山神封为巡山太守,他想借巡山的机会讨一次封,以便再升官位。他故意出现在乾隆面前,便艰难的推着车子爬万丈碑,希望听到一句:“看,刘伯温上去了。”哪知乾隆一见险情,心里一激凌,说了句:“这不要掉下来吗!”
随着话音,手里的冬枣也不由自主撒了手,竟滚向推车的刘伯温,刘伯温的车子“哗啦”一声退到沟底。他在阴曹地府修炼了四百年的功夫毁于一旦。至今,万丈碑上还残留着一道车辙样的痕迹和两个圆形深洞,据说是刘伯温的车子压出的辙和那两颗受封的冬枣砸出来的洞。传说皇帝金口玉言,手中的那两颗冬枣受了封,真的变成金的。至今,还有人信呢,到摩崖诗刻的碑下寻那两颗金冬枣。
玉皇阁是明代万历八年即公元1580年创建的,里面供奉着玉皇大帝。阁的东南方有“仙人洞”,是清代人供奉道士孙真清尸身的地方。
据清代人宋思仁所撰《泰山述记》云,孙真清是直隶河间府阜城县人,游泰山后留居玉皇阁,修行60多年功成道就。康熙四十年即公元1701年冬天的某一日,孙道士忽然呼唤道徒说:“吾死停于阁内,三年开视,可埋则埋。”说完后就羽化升仙了。
十几年以后,他的徒弟打开棺柩一看,师傅端庄如生,就专门修建了神龛供奉尸身。
又传,清代的乾隆皇帝南巡时来到泰山,恰逢孙道士羽化。当天官府有禁令:一月内不准办丧葬。乾隆皇帝的行宫就建在玉皇阁的南边,孙道士的徒弟万般无奈,就把尸体掩埋在石灰坑中。皇帝离开行宫后,挖出来的尸体则俨然成了一个蜡人。他的徒弟感到非常神奇,认为与道家的尸解之说相符合,就把尸身披上华丽的服饰,头颅进行了修整贴金,腿和脚都裸露着,端坐其中,所以称之为“仙人洞”。从那时到民国期间,许多善男信女接踵而来,因此香火不绝。建国后仙人洞坍塌了,1950年又把他的尸身移到王母池的蓬莱阁里,1964年运往济南,至今下落不明。
西溪建岱桥上,有碧水一潭,清澈见底,只见清泉流于石上,苍林倒映水中,鸟飞水温文尔雅 ,鱼游林中,溪声山色,妙不可言,叫人陶醉,这水潭名叫白龙池,以前每遇天旱,求雨者往来不断,据说清朝乾隆皇帝也曾到此乞雨,小小弹妨之地,如何能引来如此旺盛的香火呢?
相传,很久以前,潭边住着一户田姓人家,老两口年过六旬,膝下无子,只养得一个女儿,田氏夫妇老来得女,女儿又长得容貌出众,聪颖过人,贤惠温顺,便给她取名“惠姐”夫妇两个把蕙姐视为掌上明珠,十分宠爱,惠姐却并不侍宠。十分体贴二老,田里耕耘收获,家里针线饮食,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对父母照顾得也十分周到。姑娘大了,婚事便成了父母心头大事,惠姐自己也早有主意,为了照顾好二老,她决心招个上门女婿,尽管有人介绍了几个,惠姐都不中意,这事也就暂时放下了。这年春天适逢大旱,碰巧父亲又染重病,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蕙姐既要耕下种,浇地施肥,又要侍候父亲,里里外外,忙得她脚不着地,几天功夫就消瘦了许多。一天,蕙姐安顿好父亲,便去潭边挑水浇地,几天来,由于吃不好睡不好,她感到浑身无力,她挑着两桶从涧底艰难地向上爬着,突然,连人带桶滚下沟底。正巧,有个砍柴的小伙子在路边休息,见她跌倒,急忙前往救起她,用自己的衣衫为她擦洗包扎。惠姐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一个不认识的小伙子怀里,脸上飞起一道红霞,那小伙子也会意,忙把惠姐放在一块平滑的石上。之后,小伙子帮惠姐挑水浇地,惠姐心里有些喜欢,回到家里惠姐向父母一说,两位老人都十分感激,并看出了女儿的心事,便有意向年轻人一说,他们都欣然同意,田翁邀来四邻八舍,灯窗花烛,当晚就让他们入房成亲。田翁心里一高兴,病不几天就好了,一爱人生活的和和美美,小夫妻两恩恩爱爱,相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