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3 -
第一节 水循环与水资源
(一)水圈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1.水圈的特点
(1)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
(2)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水圈的组成
按存在形式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和固态水
按水体类型
海洋水(最主要)、陆地水和大气水
3.陆地水体间的关系:一般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特点
类型
主要环节
特点
海上内循环
A蒸发→B降水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海陆间循环
A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q \a\vs4\al(E地表径流)eq \a\vs4\al(H下渗)eq \a\vs4\al(G地下径流)
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陆地内循环
eq \a\vs4\al(D降水)eq \a\vs4\al(―→)eq \a\vs4\al(I蒸发)eq \a\vs4\al(F植物蒸腾)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此诗句中体现了水循环的降水、地表径流环节。
3.人类活动对E(填字母)环节影响最大,主要体现:改变时间分布规律——修建水库,改变空间分布规律——跨流域调水。
4.水循环的意义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
(4)塑造地表形态。
(1)驱动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水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水的三相变化。
(2)外流区域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及其分布
(1)现状: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的分布
①全球分布:
衡量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特点
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表现
大洲
除南极洲外,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最少
国家
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六位
②我国分布:
空间上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时间上
夏秋多,冬春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1)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2)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3)科学技术促进了人水关系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3.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解决措施
原因
自然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节约用水
人为原因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资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水资源是否充足主要看水资源总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对比关系。有些降水多的地区受地形、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地表水存留时间短,因而水资源并不丰富;另外有些降水多的地区,人口稠密,水资源需求量大于水资源总量,因而也面临水资源短缺。
新视野拓展
新教材案例——海水淡化
(摘自新教材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在某海滨城市,一些居民议论:“喝了淡化海水,会不会对身体不好?”事实上,海水淡化的过程就是把海水中的淡水和盐类分开,是对大自然水循环的模拟。因此,经过科学淡化的海水,不仅安全可靠,口感也不错。淡化海水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甚至优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同时,由于钙、镁离子含量少,水的硬度较低,淡化海水相对更加纯净。淡化海水不淹地、不移民、不争水、不受气候变化影响, “十三五”末期,我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要达到每天220万吨以上。
[思考讨论]
(1)请你运用水循环的知识解答居民对淡化海水的疑问。
提示:海水淡化主要是先利用蒸发将淡水与盐类分开,然后将分离的淡水进行收集(类似于降水和径流环节)。
(2)“十三五”末期,我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每天220万吨以上,这对于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有什么意义?
提示: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基本满足工农业用水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核心点(一) 水循环
在“地理实践”中探起
雨水花园也被称为生物滞留区域,是指在园林绿地中种有树木或灌木的低洼区域,由树皮或地被植物作为覆盖。通过雨水滞留来补充地下水、减少水污染并降低暴雨洪峰,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是海绵城市21项技术措施中的一种。
[问题探析]
1.雨水花园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和__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从而控制城市雨洪,实现雨水资源的再利用。
提示:下渗 地表径流
2.结合图示,简要分析树皮覆盖层、种植土层、砂层和砾石层所起的作用。
提示:树皮覆盖层主要作用是减少蒸发、过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