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善事父母思想及其管理智慧(工商管理毕业论文).docVIP

孝经善事父母思想及其管理智慧(工商管理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孝经善事父母思想及其管理智慧(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文档信息 主题: 关于“生活休闲”中“婚嫁育儿”的参考范文。 属性: F-010T58,doc格式,正文5597字。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适用: 作为文章写作的参考文献,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摘取等相关工作。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搞要 2 关键字:孝经》 孝 事亲 善事父母 2 一、善事父母的思想内涵 3 二、善事父母的实践路径 3 (一)孝悌结合 4 (二)以敬孝亲 4 (三)行孝守礼 5 (五)以俭为孝 6 三、善事父母的管理智慧 6 (一)孝是个人品格树立的微观基础 6 (二)善亲是实现儒家“德治”的有效途径 7 (三)善治是管理好当代中国社会的最优举措 8 参考文献: 9 [1] 万丽华,蓝旭.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 9 [2] 张燕婴.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 9 [4] 万丽华,蓝旭.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 9 论文原创声明(模板) 9 论文致谢(模板) 10 正文 孝经善事父母思想及其管理智慧(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搞要 摘要:摘要:中华孝文化是我国古代圣贤教育的智慧结晶,弘扬道德教育,团结民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离不开“孝”的运用。几千年来,孝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普世价值。我国最早论述“孝”的开山之作是《孝经》,孔子认为《孝经》是推崇人伦之行的重要依据。其善事父母思想作为孝的初始含义,可有五种实践路径――孝“悌”结合、以“敬”孝亲、行孝守“礼”、直言劝“谏”、以“俭”为孝。不仅如此,“善事父母”思想中还蕴含一定的管理智慧 关键字:孝经》 孝 事亲 善事父母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4-055-02 在《孝经?开宗明义》中,孔子指出孝道的义理:“夫孝,德之本也,教之由所生也。”孝是衍生一切品行的道德根本,是教化的开端。孔子告诉曾参,孝是重要的道德与高尚的品行,先代圣贤帝王用孝道管理国家,达到民心归顺,百姓和睦,上下无怨的理想效果。《孟子?离娄上》中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抓住自我本身这个最小单位,崇德修身,以孝树人,做好自己,那么国家的长治久安,天下的太平是可以实现的。现今社会欲望纵横,多数人已不重视崇德修身,个人行有不端、道德败坏、家庭关系破裂、代际关系不和谐等现象频繁发生,国家也面临管理难题。本文试图从人性道德之根孝――做好“善事父母”的角度进行初步研究,以“事,事亲最大”这一理论基础为前提,厘清“孝”与“悌”、“敬”、“俭”、“谏”、“礼”之间的关系,寻求完成孝道的可实践路径,进而表达子女行孝的标准与途径。最后从孝、善亲到善治三分层次说明其中的管理价值与意义。 一、善事父母的思想内涵 中国解释词义之始作《尔雅》中表明:“善事父母为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上“老”,下“子”,老护佑子,子支撑老,原义奉先思孝,现义“善事父母”。“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孔子把孝定义为完成事亲、事君与立身使命的道德范畴,并把事亲视为孝的开端与根本。孟子也有类似之观点,他认为事之大者,善事父母,进而固有“事,孰为大?事亲最大。……事亲,事之本也。”侍奉双亲是否尽善至善体现为人子女的德行,而真正意义上的孝却体现在“善事”上,善的心念与言行,是儒家思想的智慧所在,又是孔子仁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在侍奉父母中所体现的善意,是人性的本真,是人与生俱来的品德。若做不到善事父母,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孝,德行的缺失与人性的泯灭不会支撑一个人在社会中立足,更不会有美好的前程与稳健长远的发展。《孝经》中善事父母的思想内涵中所蕴含的美好品质值得世人传承与奉行,孝与悌、敬、礼、谏、俭等关系中,无不反映在人伦之行中应该恪守的处世之道与人生真谛,从简单的行为中,更容易体验到人生的富足与收获,把孝作为道德的开端,把善事父母作为人伦之行的初始,有助于提升个人道德素质,更有助于形成重和谐、讲公德的社会风尚。 二、善事父母的实践路径 孝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对长者先贤的敬重,孝道是一个超越时空的概念,孝道不分尊卑,永恒存在,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子女年幼时,父母含辛茹苦将其抚养成人,给予物质和精神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付出,当父母日渐年迈,身为子女更应赡养父母,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在传统的孝观念中养父母身,不足以体现为孝,更要做到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善事父母成为了践行孝道的必经之路,所以,子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