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诗歌的特点
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歌有着鲜明的特点。
其一、说理中显趣味——一理趣取胜。宋代诗歌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说理,
而苏轼却是一说理大家。所谓理趣,大体上就是诗中所含之理富于生机与灵气,
即宇宙、社会、人生的哲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诗人眺望庐山,看到山岭连绵,峰峦环列,高低巍峨的景象,横看、侧看、
远看、近看,视觉不同,看到的情况各不相同。于是作者想到,人们之所以认不
清庐山的真面目, 就因为身在庐山之中, 只看见庐山的一个局部, 或被某中现象
所迷惑。 这也就告诉我们: 凡是主观片面, 各执一端, 都不能认识事物的本来面
目;想见到真相,需要走出自身局限,从搞出全面洞察。全诗融景物、感情、哲
理于一体,是一首不朽的哲理诗。
苏轼诗的理不是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让读者通过作
品的形象去感受、 联想后, 然后悟出一些新颖而深邃的哲理。 又如他的 《和子由
渑池相会》: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 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
已死成新塔 , 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 , 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表达
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 前四句比喻生动奇妙, 单行入律,
一气呵成, 后四句再以所闻所见所忆的情景深化 “雪泥鸿爪”的感触,使前后两
部分紧密相连、虚实相生。全篇带有普遍性的人生体验,蕴涵深邃的人生哲理,
古能动人深情又发人深思。
其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苏轼的诗既具有杜甫诗的现实主义精神,
又具有李白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风格, 其现实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他对民间疾苦
的关心和对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不满。 他的 《李氏园》揭露了官僚贵族兼并土地
的罪行,他们为了建筑“美园圃”不惜“夺民田”,“破千家”。苏轼的《荔枝
叹》揭露了官僚为了“宫中美人一破颜”,不惜造成“惊尘溅血流千载”的丑态
与罪行。
苏轼的现实主义精神其次表现在对国家、 民族命运的关心上。 苏轼主张抗击辽和
西夏,在他的诗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圣朝若用西凉薄,白羽犹能
效一挥。 ” (《祭常山回小猎》)“臂弓腰箭何时去,直上阴山去可汗。 ” (《答
陈季常惠一揞巾》)表现了他愿意效命疆场的豪情壮志。
苏轼时常关心边事,因此,每当他得知边境告捷,常常表现出由衷的高兴。
如:“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
牧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放(一作皆。)春容。”(《闻洮西捷报》)写熙宁
五年( 1072)洮西大捷。又如元皊二年( 7087),擒获吐蕃首领鬼章,苏轼写诗
称颂道: “坚垒千兵破, 连航一炬烧。擒奸从窟穴 , 奏捷上烟霄。”但他也清醒地
告诫说: “羌情防报复,军胜忌矜骄。慎重关西将,奇功勿再要。”(《获鬼章
二十韵》)
苏轼一向认为,山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他时时想着要做大自
然的欣赏者, 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 倾注在大自然身上; 他从大自然中获得了乐
趣,浪迹山水禅寺, 寻求美的享受, 领略人生的哲理, 表现出一种达观的浪漫主
义精神。他在应试的答卷《咏怪石》中写道: “谁知兹市石本灵怪,忽从梦中来
我前,骇觉坐想其语,勉书此诗席之端。” 写怪石向苏轼托梦为自己辨解,
实际上是苏轼借怪石之口热烈歌颂怪石的高贵品质。 这表明苏轼从青年时代就具
有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精神,也可见他高燃的理想火炬。
其三、豪放风格与婉约风格相结合。北宋时期,诗词以婉约而著称,而苏轼
则开创了豪放派诗词, 因而在他的诗中, 主要是以清雄旷放的豪放风格, 同时又
兼有婉约等多种姿态。正如刘克庄所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