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什么传统美德小故事
金兵攻城掠地,烧杀抢掠的消息不断传到相州陰陽今属河南岳飞的家乡。自幼习 武研读兵书的岳飞再也抑制不住报国杀敌的心,参加了抗金队伍。
他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操劳一生的母亲。临行,深明大义的岳母为让儿子安心杀敌,在岳飞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你一生的志向就在这四个字里面了,”岳母说,“我的期望也在里面了。只盼你早日传来杀敌立功的喜讯。”
岳飞凭借他作战的英勇和韬略,很快成为抗金队伍年青的将领。
1127年,岳飞率岳家军渡过黄河,与义军的八字军联合攻打金军。战斗中,岳飞将金军大将拓跋耶乌抓下马来,惊得金军弃甲而逃。
1129年,为灭南宋,金军将领兀术率大军渡过长江 ,建康今南京、镇江 、杭州、越州、定海纷纷攻陷。贪生怕死的宋高宗一路逃命,亡命途中还想与金议和。岳飞难忍亡国的仇恨,率岳家军与金兵殊死激战,连胜六仗,将金兵赶到长江 边。接着,岳飞又与韩世忠合作,韩世忠在镇江 黄天荡围住金兵十万,岳飞在建康郊外大败金兵,收复了建康。从此,金兵听到岳家军的名字便心惊肉跳。
1140年,为收复江 南失地,岳飞与儿子岳云率军渡过长江 ,到河南郾城,准备与金军决战。
这次决战非同小可,宋军胜,金军就会被赶过黄河;金军胜,宋军就会败退长江 以南,南宋朝廷便岌岌可危。
金兀术率十万大军决战,还将训练多年的战阵“铁浮图”、“拐子马”带到郾城。“铁浮图”就是铁甲骑兵,士兵和战马头戴铁盔,身披双层重甲,战马以皮绳相连,上阵冲杀,刀槍不入,像一堵铁墙横扫敌阵。“拐子马”就是轻骑兵,配在“铁浮图”两翼,当“铁浮图”冲乱敌阵后,“拐子马”便在乱军中驰骋冲杀。
金兀术怪异的战阵没有吓倒岳飞,他用极短的时间训练出一支使用长柄利斧和钩镰槍的队伍,来对付“铁浮图”和“拐子马”。
决战开始了。金兀术自信地令士兵吹起进攻的号角。在充满杀气的号角声中,“铁浮图”像山一样压向了岳家军。
岳飞下令擂起战鼓,战鼓震动了大地,令金军的号角变成了扰人的蝉声。一支步兵出现在岳家军阵前,手执长柄利斧和钩镰槍,怒目躬身,等着金军的“铁浮图”冲来。
两军冲撞的一瞬间,岳军兵士敏捷地钻入敌阵,飞快地挥斧砍战马的马腿,用钩镰钩马上骑兵的盔甲。皮绳连着的铁骑一匹马的马腿被砍断便倒下一片;穿着厚甲的金兵被钩镰槍钩下马站立不起,只等着岳家军砍他们的头颅。战场上金军被杀得血流成河,尸骨成山。
此战不久,岳家军在朱仙镇再败金军。金军草木皆兵,如丧家之犬逃到黄河北岸。宋军在黄河南岸军旗猎猎。岳飞豪情万丈地指着北岸鼓励将士:“我们要一直打到金人的老巢黄龙府,在那里开怀痛饮。”
金军上下哀叹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成了金国灭宋不可逾越的障碍。
可就在收复中原失地指日可待的时候,宋高宗赵构害怕岳飞功高威胁到他的皇位,便在奸臣秦桧的怂恿下,连发十二道金牌,催岳飞“班师”。
这哪里是得胜“班师”,分明是临阵撤军,拱手将收复的失地再送给金人。岳飞悲痛欲绝,愤然道:“十年努力,一旦付诸东流,收复各州,一朝全部丢弃。社稷ji江 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岳飞回到临安南宋临时的都城不久,便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入狱,1141年农历12月29日深夜,将岳飞毒死在亭。一同遇难的还有他的儿子岳云,部将张宪。
岳飞英勇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千百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取义成仁。“精忠报国”已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毕生追求的美德。
城隍庙的晨钟一响,长山今山东邹平县境内城也就醒了。寺内的和尚开始打扫寺院,城里城外的人家也开始了每日的劳作。
可范仲淹却是早醒着的,老子《道德经》中难释的篇章让他苦思了一夜 。他走出斋房,在大殿前的白皮松下伸展着困乏的腰身。他不能睡,还要早早地赶到书馆去向先生求教。
范仲淹两岁失去了父亲,母亲易嫁,将他从苏州吴县的江 南水乡带到了这里。家中贫寒,幼时启蒙的学习 在村中的义学学堂就可以了;长到少年,立志以天下为已任的小仲淹要深造,就只有到县城士绅办的书馆去求学了。这苦了范母,但她知道儿子的远大志向,于是向四邻求借了些钱,将小仲淹送到长山城。无钱和富家子弟同住书馆,范母又携小仲淹到城隍庙求住持在庙中借宿。慈悲为怀的住持为范母的爱子之心感动,扫出一间低矮潮湿的斋房供范仲淹寄宿读书。母亲走后,这里就变成了范仲淹的家。
他用冷水冲洗了头,苦读了一夜 的脑袋终于清醒过来。
他要吃早饭了。饭是半夜做好的,在一只钵盂里。那是用二两糜子熬成的粥,两个时辰,那粥便凝成了皮冻状。他用刀将粥糜划成四块,两块是他的早饭,另两块就要等到晚上享用了。
每当中午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