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稀土的故事
稀土金属 (rare earth metals) 又称稀土元素、稀土,是元素周期表
Ⅲ B 族中钪、钇、镧系 17 种元素的总称(常用 R 或 RE表示),这类
特殊的稀有金属因其用途广泛、 作用特殊,被誉为“万能之土”、 “工
业维生素”、“战争金属”,成为举世公认的战略性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探明稀土储量最大的国家, 这一特殊的战略资源本应给
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战略优势。富有战略眼光的邓小平同志
1992 年南巡时就讲过一句名言:“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
的稀土资源占全世界已知储量的百分之八十, 其地位可与中东的石油
相比,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遗憾
的是,在无序的市场化、民营化浪潮中,中国宝贵的稀土资源却被不
断涌现出来的地方企业掠夺性开采并向国际市场低价倾销。在
2003~2007年全球经济同步繁荣、几乎所有资源品价格都在持续飚升
的情况下,中国稀土价格却在持续下跌。氧化铈价格由 1960 年的 16
万~21 万元/ 吨降至 3.6 万~3.7 万元/ 吨,氧化铕由 1875 万~2095 万
元/ 吨降至 335 万~345 万元 / 吨,金属钕由 255 万元/ 吨降至 38.5 万
~39 万元/ 吨,仅 1990~2005 年间国际单一稀土价格就下降了 30%
~40%。在稀土价格持续下跌的同时,美、日大规模从中国进口稀土
并逐步拥有了可使用 20 年以上的高质量单一稀土储备,并推出了
“只探不采”等战略性资源管制政策, 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储量的比
重则从接近 90%迅速下降到了 2008 年的 52%,在未来几十年还可能出
现中重稀土的严重短缺。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中国相对缺短的石
1
油 1990~2005年从 15 美元/ 桶左右涨至将近 100 美元/ 桶,铁矿石基
准价格累计涨幅超过 300%。不同资源品价格变动轨迹的背后,是中
国国家利益的巨大损失, 也折射出国家战略性资源管理方面的巨大缺
憾及无序市场化的明显偏差。
中国稀土的故事是一则沉重的故事。唯其沉重、触目,才更值得在新
时期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寻求“平衡和可持续增长”的人们认真
倾听。毕竟,历史使人明智,未来抉择的清晰思路应当来源于理性的
反思和自我批判的勇气。
“万能之土”
稀土的历史始于 1794 年。当年研究稀土的先驱、芬兰化学家加多林
从伊特必矿样本中发现了未知“新土”, 并从中分离出了后来命名为
“钇”(Y ,意为“氧化物” ) 的新元素。此后 150 多年中,各国化学
家积极分离并发现了许多新的稀土元素: 德国化学家希生格尔于 1803
年发现并命名了铈 (Ce) ,瑞典化学家莫桑德于 1839 年从铈土中分离
出镧(La) 并随后发现了镨元素 (Pr) 和铽元素 (Tb) 。这些当时轰动科技
界的大事件,掀起了稀土元素发现的第一轮高潮。
19 世纪后半叶,由于光谱分析法的发现、元素周期表的发表和稀土
元素电化学分离工艺的迅速发展,新的稀土元素被不断发现。 1878
年,查尔斯和马利格纳克在“铒”中发现了新的稀土元素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