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少数民族服饰的禁忌
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中的禁忌及浅谈
服饰是具有社会文化特征的一种生活用品,少数民族的生活由于相对较为封闭和原始,表现出的服饰禁忌形式多样,起源复杂,含义颇耐人寻味。服饰的禁忌或是出于某种信仰,或是出于阶级和身份的象征,或是出于祖先崇拜,或是出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通过对这些禁忌的归纳,重点从服饰的颜色、材料、款式、佩戴形式、放置方式等几个方面入手,讨论禁忌的起源,以及服饰禁忌对于服装的影响,揭示了古老而悠长的生活渐渐生出一些约定俗成的服饰习惯,而这些习惯在生活中逐渐得到加强,最后形成了某种服饰的禁忌。研究它们,能够从一个有趣的层面窥探我国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名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也能从一定程度上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信仰和社会形态。
禁忌的来源
禁忌音译为“塔布”,据记载,英国航海家柯克船长到南太平洋的汤加岛后,发现当地土著民族有一种奇特的生活现象,比如某种物品只准酋长、巫师、头人使用,而一般人不许用;有些东西只能用于某种特殊目的,一般情况下不准用;一些场所只允许成年男性进入,而不许女性或儿童进入等等。当地土著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塔布”。后来,柯克先生把这个词汇介绍到了欧洲。
我国对此最早的记载是《礼记.曲礼》:“入境而问禁,披露肝胆,书不择言”。目前的研究文献中,能够基本认可的是:禁忌是对神圣或不洁事物消极回避的自我抑制行为。
禁忌是不讲道理的,某种行为或接触某人、某物与人们认为要降临恶果之间根本没有任何直接关系。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说:“如果那个设想的不幸必然要跟随犯忌而到来,那么禁忌也就不成为禁忌,而是一种劝人行善的言论或一种普遍的常识了。“不要把手放在火中”,这句话并不是禁忌,而只是一种常识性的道理。因为这种行为如不禁止,必然要造成实在的后果,而不是一种想象的不幸。“然而禁忌的处罚又是不可抗拒的。破坏禁忌所遭受的惩罚由精神上的或当事人发自内心力量来实行。
神圣的宗教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多样,分布区域广泛,受到多种宗教的影响,在某些教义严明的地区或民族,他们服饰文化中宗教印迹的禁忌非常鲜明。例如:回、东乡、撒拉、保安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崇尚白色。帽子、盖头、衫衣甚至裤子都喜欢用白布制作。如有人去世,尸体也都用白布缠裹,绝对不能用有色布,以示“清白一身而来,清白一身而去”。据传说是穆罕默德喜穿白色衣服,并曾多次对信徒们说:“你们宜常穿白衣,因为白衣最洁最美。”回族男子服饰上最显著的特征是他们头上戴的白色或黑色无檐小圆帽,称“回回帽”亦称“礼拜帽”,这与伊斯兰教教义有关。伊斯兰教的“五功”一一一拜功,要求礼拜者的头部不能暴露,磕头时前额和鼻尖要着地。这样只有无檐帽的小白帽才能兼顾各方面的要求。妇女的盖头也如此,最初的阿拉伯妇女使用面纱遮头护面,以防风沙的袭击。后来,这一习俗成为伊斯兰教的教规。《古兰经》规定:“你对信女们说,叫她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饰,除非自然漏出的。叫她们遮住胸膛,莫露出首饰,除非对她们的丈夫,或她们的父亲,或她们的儿子。”我国穆斯林妇女虽大都已弃用面纱,但大部分地区的妇女还是要用盖头把头发、耳朵、脖子遮盖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族服饰禁忌。回、东乡等伊斯兰教民族服饰上不能有人物或动物的图案,这是因为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禁止偶像出现,所以他们的服饰图案多为花卉和阿拉伯文字。这也是一种宗教原因形成的禁忌。
藏族宗教服饰首佛教的影响,对服装的色彩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律经》对比丘服装色彩的要求是,允许穿三种颜色的服装,青如蓝靛、赤如土红、紫红如木槿树皮。由于对宗教的虔诚和对活佛的崇拜,人们对服装的色彩就产生了偏爱。许多藏族老人的着装就上述三种颜色为主。
几乎所有宗教都要求衣服充分掩盖尸体,禁止裸露,是否遮盖全身已成为重要的品德标志之一,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有关裸露的禁忌。以维吾尔族为例,到解放前为止,所有的维吾尔族妇女严禁穿稀薄、透明的服装,或者穿那掩盖身体几个部分的衣服,特别严禁那种有意突出乳房、腰部、臀部等性感部位的紧身衣裤。男子也忌衣服款式短小或过紧,上衣一般要过膝,裤腿达到脚面,忌讳穿着短裤在户外活动。
可见,宗教信仰对民族服饰的禁忌影响极为深远,看似没什么道理的禁忌现象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宗教内容,而日常生活中频频出现的服饰禁忌也是一种对宗教的恪守和尊敬。从远古时期的原始宗教信仰到文明时代的人为宗教,无不使这些服饰禁忌渗透着宗教的神秘色彩。
严格的等级
哪些人可以穿什么衣服,哪些人不能穿什么颜色,在一些民族中有着严格规定,有些民族服饰禁忌是在长期的阶级社会中形成,并用以体现和区分不同阶级和身份的人群。比如:藏族传统服饰有严格的等级之分,达赖喇嘛和高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