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思想在肺系疾病的运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扶阳法治疗AECOPD 3月27日查房, 症状:患者胸闷胀、气短较前好转、咳嗽,咳白痰,量少, 畏寒,肢冷,倦怠喜卧较前好转,双下肢水肿消退, 纳寐一般,二便尚调。 舌脉:舌质淡暗,舌底静脉迂曲,苔白润,脉沉细。 附子 30g(先煎) 干姜 15g 肉桂10g 炒白术 12g 磁石 30g(先煎) 赤芍20g 茯苓 15g 山茱萸20g 牡丹皮12g 党参 20g 桃仁12g 炙甘草 10g 3剂,水煎服,日一剂,早中晚顿服(3.27-3.30) 第三十页,共40页。 扶阳法治疗AECOPD 3.31日查房 症状:患者胸闷胀、气短较前明显好转、偶咳少许白痰,无畏寒、肢冷,可床边活动,纳寐可,二便尚调。 舌脉:舌质淡暗,舌底静脉迂曲,苔白,脉细。 患者症状改善,以本院制剂—扶阳平喘膏善后。 按语:患者久患COPD,长期反复使用抗生素及激素,耗气伤阳,命门火衰,不能温养脾阳,导致脾肾阳虚,三焦失化,水液输布失常,水聚为饮,饮聚成痰,重者以致痰瘀互结,且阳虚不能化阴,最终导致阴阳两虚,甚或阴阳离绝。本方以“真武汤合五苓散” 方中附子辛热以壮肾阳,使水有所主。白术燥湿健脾,使水有所制,术附同用,温经散寒除湿。磁石与山茱萸固摄平喘,诸药合用共凑温肾健脾,纳气平喘,利水消肿之效。二诊由于患者水肿消退,症状改善,口唇紫绀缓解,畏寒、肢冷有所改善,但舌质仍偏暗,舌底静脉迂曲,考虑阳虚血瘀,故附子加量合用“桂枝茯苓丸”加强温阳化瘀治疗。 第三十一页,共40页。 扶阳法治疗支气管哮喘 刘某,男性,48岁,2013年5月10日就诊 主诉: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10年,加剧7天 现病史:缘于10年前,患者每于受凉或者遇刺激性气味后出现鼻痒,喷嚏,咳嗽、咳痰、气喘、胸闷不适,多次就诊当地诊所,予抗感染、平喘治疗后,咳喘症状可缓解。平素反复发作,长期服用“氨茶碱”解痉平喘治疗,时有咳喘。此次入院前7天,再次受凉后出现气喘,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痰白粘,不易咳出。 辰下症:喉中哮鸣有声,气喘,呼吸困难,夜间症状明显,咳嗽、咳痰,痰白量多,质粘,不易咳出,口干不欲饮,平素四肢末梢不温,纳寐欠佳,二便正常。 舌脉:舌淡,苔白滑,脉弦紧。 第三十二页,共40页。 扶阳法治疗支气管哮喘 治则:扶阳温肺散寒平喘 药物如下: 附子 10g先煎 干姜 15g 射干12g 麻黄 12 姜半夏 12g 细辛 3g 五味子 10g 桂枝 6g 白芍 15g 蝉蜕 12g 大枣 4粒 甘草 3g x3剂,水煎服,日一剂,早中晚顿服(5.10-5.12) 第三十三页,共40页。 扶阳法治疗支气管哮喘 13日,二诊: 症状:咳嗽、咳痰,痰白量多,不易咳出,气喘、呼吸困难消失,口干缓解,四肢稍温,纳寐一般,二便正常。 舌脉:舌淡,苔白滑,脉滑。 药物: 附子 20g先煎 干姜 15g 射干12g 麻黄 12g 姜半夏 12g 细辛 3g 桂枝 6g 白芍 15g 五味子 10g 蝉蜕 12g 地龙15g 炙甘草 3g x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中晚顿服。 配以艾条隔姜灸然后予“附子、细辛、白芥子”研粉穴位贴敷以扶阳平喘,取穴:大椎、双肺俞。 后期随诊,哮喘未再发作。 第三十四页,共40页。 重阳思想在肺系疾病的运用 第一页,共40页。 “火神派”学术思想源流和特色 火神派是从清末以来,近百年间主要流传于四川、云南一带,乃至远播至全国的中医学术流派。 该派善用姜、附等火热温性药物,从理法乃至方药多崇温热,发挥运用都颇有心法,故得“火神派”之名。 第二页,共40页。 火神派学术源流 起 源:东汉----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历代发展:南宋----窦材 《扁鹊心书》 金代----李皋 益气升阳 甘温除热 元朝----王好古 《阴证略例》 明代----张景岳与温补学派代表 清代---- 陈修园---暖土壮火利水 立 派: 清末---郑钦安(寿全)《医理传真》 补充与创新: 卢铸之 吴佩衡 祝味菊 第三页,共40页。 汉—张仲景-《伤寒论》 运用附子,涉及条文38条,配伍附子方剂23首 回阳救逆:用生附子,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等,剂量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