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省级一等奖教案.doc

2022年部编版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省级一等奖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响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归纳课文的中心论点,让学生理解和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及论证思路。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动手操作的实验意识。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年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科技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专家,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瞭望》1999年第44期。有改动。本文是作者在被《瞭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根底教育过于注重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的训练,而无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大多“高分低能〞。这已不能适应社会、时代开展的需要,鉴于此,丁肇中根据现代学术的开展和个人经验,并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向我们提出了忠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读准字音 丁肇中(zhào) 瞭望〔liào〕 缅怀〔miǎn〕 朱熹(xī) 测量〔liánɡ〕 彷徨(pánɡ) 儒家〔rú〕 不知所措〔cuò〕 埋没(mò) 格物致知(zhì) 袖手旁观(xiù) 辨清字形 徨〔huánɡ〕彷徨 儒〔rú〕儒家 惶〔huánɡ〕惶恐 孺〔rú〕孺子 煌〔huánɡ〕辉煌 懦〔nuò〕懦弱 理解词语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格,探究、穷尽。 致知:获得知识。 缅怀:思念或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思想纯粹,不欺骗自己。 正心:端正心性。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现指修养身心。 齐家:整顿管理家政。 清谈:本指魏晋时期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地谈论。 袖手旁观:手藏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一帆风顺:船遇顺风,行走迅速。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新课导入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同学往往重视根底知识,而无视动手能力。一旦要自己动手,自己拿主意时,就会手足无措。这是什么原因呢?怎样才能克服这个缺点呢?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先生以他的真知灼见为我们指点迷津,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特别是在学习自然科学方面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新课展开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探察、探究。物,物体、事物。致,到达、得到。 2.本文主要探讨什么问题? 探讨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 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中国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阅读课文,你能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局部来列出本文的提纲吗? 全文可分为三局部: 第一局部〔1〕: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第二局部〔2~12〕:分析问题。论述文章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新课展开 第一层〔2~5〕: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例举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己,强调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 第二层〔6~10〕: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2021~12〕: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并以自己举例。 第三局部2021〕: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精神的意义,并对中国年轻一代提出希望。 【品味亮点词语】 1.“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中“唯一〞一词为什么不能去掉? “唯一〞一词指出要想寻求真理,除了对事物进行客观的探索,别无它路,强调了实践、探索的重要意义。 2.“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眼光〞“勇气〞“毅力〞这三个词语位置能互换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个成功的实验首先要有眼光地选择正确的目标,中选好目标后,要想使实验取得成功,勇气和毅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这三个词位置不能调换。 【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1.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做简单分析。 引证法、例证法、比照论证。 “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第二,这是科学开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第三,这是应对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作者提倡真正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5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