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第七章 汉字与民俗文化(汉字与对联).ppt

07第七章 汉字与民俗文化(汉字与对联).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字文化的独特产物 2 一、对联的概述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 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联是由两个工整的对偶语句构成的独立篇章。其基本特征是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词性相近,句法相似;语义相关,语势相当。 3 1.1对联分类 4 1.2对联是汉字文化的独特产物 对联是汉字文化长河中的一个小小支流,是汉字文化和文学派生出来的独特产物。为什么这么说呢? 汉字的单音节 汉字的方块性 连用一对长度相等、结构相同、语义相关的语句,就可以表达出一种均匀对称的修辞格——对偶 对偶是汉语修辞格中所特有的,是最具有汉民族特色的一种修辞手段,它深深植根于汉文化之中 对联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体裁和文化现象,由律诗发展而来,孕育在“骈语”和“律句”之中,形成在“骈文”和“律诗”之后,独立在“骈文”和“律诗”之外;又与“书法艺术”相表里,发达在“骈文”和“律诗”之上。 5 对联由律诗发展而来,采用对偶修辞手法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的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都要求用严格的对偶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古典小说各章回的标题,也采用对偶,精炼地概括本回的中心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红楼梦》 6 二、对联的滥觞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就是春联 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 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书写上 “神荼”和“郁垒” ,用以驱鬼压邪。 7 桃木之所以能辟邪,按资料主要有两点: 第一,跟桃木的物性有关。 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桃木质地细腻,木体清香。 桃木还在医巫术中被广泛使用,如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曾载有以桃枝治疗男子疝气的方法。传统中医也认为:“桃木属温性,有镇静祛邪,活血化淤,促脑安神,促进人体代谢之作用”。 桃木在一定程度上因其物性有祛除异味杂气、安神醒脑的功用。 桃木故而深得道家方士的宠爱青睐,并雕之成剑,或佩戴身上或悬挂室内,显示其高雅风范。 8 桃木之所以能辟邪,按资料主要有两点: 第二,跟桃木的传说有关。 作为植物性的巫术灵物,桃的地位非常显著,桃在古代应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植物,《山海经》就在介绍自然物产的时候多处提到“桃”,《山海经·海外西经》曰:“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关于鬼畏桃的观念大概在先秦就已经形成,王充《论衡》引《山海经》佚文曰:“《山海经》又曰: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於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有形,故执以食虎。” 9 10 桃木的传说也体现在桃字的字形中 按《新华字典》,兆是象形字,金文字形像龟甲受灼所生的裂痕,本义是龟甲烧后的裂纹或卜兆。 我研究认为:兆字最早应为会意字,表示在一条壕沟的两边各有一个人形,一边是正立之人,一边是倒立之人,表示一个人越过界域,消失在界限的另一边 同源字——逃、挑、窕、眺、佻、姚、晁 11 二、对联的滥觞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对联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 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 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后蜀之主孟昶公元964年除夕题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 已经相当普遍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了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12 二、对联的滥觞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