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角色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虚拟角色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摘 要 最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国的文化事业迎来了繁荣发 展的机遇,而虚拟角色因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在丰富 多彩的文化作品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一方面,这不仅仅促进了文化事 业的发展,同时还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但是另一方面,在我国 现行法律框架下,很难充分保护虚拟角色知识产权。在社会生活中,有一 些市场活动参与者发现虚拟角色能带来商机而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利用从中 获得巨大的经济利润,不合法的商业手段导致侵权行为经常发生,甚至会 出现权利人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其合法权益就被侵害的情况。而我国现行知 识产权法律体系中没有独立的条文规定保护虚拟角色,从当前的司法实践 来看,关于虚拟角色知识产权纠纷案件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裁判依据 不确定、裁判标准不清晰、裁判理由不充分。因此虚拟角色知识产权保护 不全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在我国商品化的权利尚未得到立法的明确定义, 著作权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通常用于解决虚拟角色的知识产权纠 纷中,然而这些制度均存在局限性并不能为之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著作权法对虚拟角色保护的局限性体现在首先该法中并未明确规定 保护作品中单独的角色,有些虚拟角色仅能通过塑造它的作品整体获得保 护而虚拟角色本身很难单独获得法律的保护。社会实践中经常出现虚拟角 色被侵权的各种纠纷,这很大程度上损害了虚拟角色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其次,著作权法中规定的损害赔偿计算方法不完善,例如著名的虚拟角色 形象的外形、动作甚至经典的颜色搭配很容易能够让消费者联想到该虚拟 I 摘 要 角色,而市场上的商家有意无意中利用到知名虚拟角色的形象而使其产品 更为畅销,实际上是商家利用了消费者对该虚拟角色形象的喜爱的心理从 而导致侵权行为的发生,而类似行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损失无法单 纯用侵权复制品数量来计算。商标法中对虚拟角色的保护主要通过商标注 册这一途径,而这种途径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比如虚拟角色难以符合商标 法中的 “显著性”标准;申请注册的经济成本很高且只仅仅用于核定商品 种类;注册成功后必须实际使用否则可能面临被取消注册商标的情况。这 些限制性规定在不同程度上使得商标法对虚拟角色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全 面。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的主体被限制为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而现 实的司法实践中虚拟角色的作者未必具有上述主体身份从而无法获得保 护,此外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兜底的事后救济,这种形式使作者在保护其虚 拟角色作品中处在弱势一方。 因此,提出以下建议:加强著作权法的保护。设定清晰的侵权标准、 合理调整赔偿的标准;完善商标法的保护。对知名虚拟角色商标进行特殊 保护、健全我国的防御商标制度,增加商标法对虚拟角色保护的司法解释; 丰富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内容。扩大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清晰界定 盗用虚拟角色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以此为虚拟角色的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虚拟角色;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 II 目 录 目 录 引言1 一、虚拟角色知识产权保护的法理依据3 (一)虚拟角色的内涵3 1.虚拟角色的概念3 2.虚拟角色的特征3 3.虚拟角色的分类4 (二)虚拟角色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6 1.虚拟角色具有保护价值6 2.虚拟角色侵权案件频发7 3.虚拟角色依赖知识产权的保护8 二、虚拟角色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局限性10 (一)虚拟角色知识产权保护现状10 1.虚拟角色作品著作权保护10 2.虚拟角色商标权保护11 3.虚拟角色反不正当竞争保护11 (二)我国虚拟角色知识产权保护的局限性12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