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教学目标:
1、背诵《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2、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怨愤之情,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3、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技 巧及方法。
学情分析:
教参按时间顺序第一次入编唐代杜甫诗歌, 所以务必详细介绍杜甫那个时代的时代特点, 文化特征及其时代精神,便于横向迁移到其他作家作品的阅读,能够很好的知人论世。
重点难点:
.背诵诗歌、品味语言、领悟情境。
.鉴赏咏史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 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中,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了历史的青冢里。
唐大历年间,羁旅半生,历尽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一一湖北种归。在势若奔驰的 山林问,遥想800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 三)?这首诗去寻找答案。(板书)
二、题解及背景介绍
《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 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组。与《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这一年,安 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 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 夷在 《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
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三、听示范朗诵,学生正音并认真品味诗歌情感。
明确诗歌风格:沉郁怨愤的感情。
四、诗歌大意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开 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 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 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五、追溯历史,走入诗歌:
.明确此诗塑造的人物形象。
.找出其中点明情感的词语,并分析昭君和作者的怨恨。
(1)讨论: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 却封为阙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 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 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 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 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
(2)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样造成的?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让她远嫁 匈奴?
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对此做了交待。这句诗用了一个典故。(因课文有注释, 可让学生讲,以训练其表达能力。)
(3)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那般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 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 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4)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态度?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 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永远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 恨!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是否又会响起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
(5)《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 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 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 瑁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
被贬为华州司功。
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 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昭君思 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其二》)。更何况这 一年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 己的悲愤。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 琪空归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