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极端天气考验全球经济
极端天气考验全球经济
地球村在进入2021年后依然哀鸿遍野:澳大利亚洪水翻滚,巴西泥石流泛滥,欧美地区暴雪肆虐,亚洲国家冰冻蔓延……除了造成无数的生命流失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外,极端天气正在推动着各种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以及通货膨胀的快速发酵,世界经济本已脆弱的复苏步伐因此而变得更加沉重。
全球性自然灾害
进入2021年后,令人担忧的是全球所遭遇的极端天气依然有增无减,各种气象灾害如同病毒一样肆意蔓延,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都未能幸免。
洪灾:与去年遭遇旱灾完全不同,从今年1月初开始,澳大利亚北部的昆士兰州则陷入了200年来罕见洪水的包围之中,作为昆士兰州首府、全国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市曾一度迎来高达4.5米的洪峰。无独有偶。特大暴雨引发的洪水和泥石流席卷了南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导致里约州的三个城市进入公共灾难状态,水、电、交通和通信全部中断。与此同时,由于连日普降暴雨,南非9省中已有7个省发生洪灾。
雪灾:继去年11月末寒潮和强降雪侵袭欧洲多国之后,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今年再次遭遇第二轮强降雪,而同处欧洲大陆的俄罗斯东北部气温一度降至零下60摄氏度。在亚洲,日本西部的北广岛市两天降雪累积达到了195毫米,积雪厚度创下历史纪录,而受到强寒潮影响,韩国首尔地区的最低气温降到零下17.4摄氏度,创下近10年来最低温度纪录,今年2月13日韩国江原道东海岸地区普遍遭遇暴雪袭击,最大积雪量超过100厘米,创1911年以来最高纪录。
旱灾:从去年10月至今,南美洲国家阿根廷一直处在热浪和干旱的包围之中,该国中北部地区气温一度出现近40摄氏度的持续高温,而且多月未降雨;与阿根廷一样,中国的华北、黄淮气象干旱目前仍在持续,降水量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少53%,为近40年少见,其中中国山东省的干旱程度达到50年一遇。
极端天气未来发生的频率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世界气象组织专家警告,以往百年难得一遇的极端天气将可能变为“20年一遇”,到本世纪末,一些现在看来少有的极端天气事件将不再显得很特别。
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目前人类的抗御力量依然十分渺小,而每一次灾害之后,留给我们更多的是痛苦记忆。联合国前不久首次发表的世界防灾白皮书显示,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6850亿美元,与七十年代相比增加了6倍以上;而根据德国知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的统计,2021年全球共发生了大约1000起自然灾害,是近30年来自然灾害第二多的年份,其中有25万人因此丧生,为10多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同时极端天气给全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300亿美元。
经济复苏上空的阴影
从金融危机漩涡中挣脱出来的世界经济正在艰难地向前迈动着复苏的步伐,而在此过程中,任何因素的干扰与冲击都有可能使这一日渐向好的势头减弱甚至发生逆转。特别是在不可预期和不可控制的极端天气面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更是充满变数。
由气象灾害所引起的大宗商品价格突发性上涨是国际市场中逐渐弥漫开来的一片乌云。据悉,由于澳大利亚是全球第一大煤炭出口国,而且昆士兰州拥有澳大利亚40%的煤炭储量,因此洪灾已经造成澳大利亚年煤炭供应量的42%(约1.55亿吨)无法出口。受此影响,全球炼焦煤的价格连续数周上扬,并创下自2021年9月以来的最高纪录。能源分析师预测,昆州洪灾可能将焦煤价格推升至历史纪录的每吨400美元。作为煤价上涨的连锁反应,全球的钢材产量可能因此受限,从而导致部分地区的钢材价格出现上升。特别值得警觉的是,受美欧等地暴风雪和严寒天气所产生的巨大需求推动,国际油价一度大幅上涨至92美元上方,创下两年多新高。
极端天气驱动粮食价格上涨和恶化粮食危机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由于气象灾害导致了农作物受害面积的扩大和产量减少,本已脆弱的粮食供给链条更趋紧张,并在客观上推动粮食价格的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目前小麦价格的上涨程度几乎是去年6月的2倍,糖价已经达到近30年的最高点,而在期货市场上,持续的干旱天气已将国际玉米和大豆价格推到了两年半以来的高点上。为此,世界银行日前发出警告称,“如果全球食品价格随着其他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一些地区可能重演2021年的全球粮食危机情景。”
粮食价格和上游原料价格上涨所引发的通货膨胀成为各国政府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一块心病。资料表明,包括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目前的通胀率已高达两位数水平,作为遏制通胀的手段之一,这些国家已先后多次上调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如果粮价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的通胀风险继续上升,相关国家未来市场调控的难度将不断增大,经济运行的成本也必然由此加重。也正因为如此,世界银行在日前发表的名为《全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