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_《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历史_《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7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分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本课设置了三个子目: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三个子目都属制度范畴,是政治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呈现并列关系。选官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度的确立。政权组织形式的最大变化是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确立。赋税制度是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它是维系封建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经济手段。唐朝赋税制度的发生重要变革,实行以庸代役的租庸调制和以资产为主的两税法。 可以看出,本课的三个子目并列呈现,同等重要,编排顺序上也有考虑。官吏是国家统治的基础,所以先讲如何选官,再讲国家政权的官僚机构如何组织的,最后讲述国家经济方面的管理手段,即赋税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名词术语也多,高一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授课时,应注意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以精心设计聚焦制度的核心内容,降低难度,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 教学目标 立足时空观念,了解汉至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科举制的作用进行分析论证;梳理三省六部制的发展脉络,借助史料对其运作方式及特点进行历史解释;通过对比论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认识两税法相较于租庸调制的创新之处。 重点难点 重点:科举制的创立、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和两税法的特点。 难点:汉唐间赋税制度的变化 教法学法 讲解法、史料研习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尝试绘制本课思维导图。回忆初中所讲的相关概念,如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教师可选取优秀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通过前测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节取《中国制度 抗击疫情》相关视频,幻灯片展示与本课相关诗词,引起学生对唐朝的共鸣, 大疫期间,方显国家的力量,以一国之力战胜病毒,我们为身在中国而骄傲自豪,为中国制度而自信,追溯源头,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变化为我们现今文明奠下的基石, 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师活动:唐朝,一个气势恢宏,风姿卓绝的闪光时代,这里有诗篇无数、典籍流传;这里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里还有科举创新、三省六部,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我们将从哪些方面来学习呢? 学生活动:围绕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来回答。 教师活动: 一、春风得意马蹄疾——选官制度 二、赚的英雄尽白头——三省六部制 三、输租得钞官更催——赋税制度 【设计意图】利用材料唤醒学生关于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记忆,调动其参与探究盛世背后的制度因素的兴趣和热情。 二、讲授新课 问题探究一:一、春风得意马蹄疾——选官制度 出示材料:“三人悲喜科举路” 唐代诗人孟郊,父亲只是一名小吏,家中清贫。在故乡湖州举乡贡进士,后往京城参加由礼部主持的进士考试。经三次应试,孟郊得以进士登第,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后被授任溧阳县尉等职。 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多年,竟无所成”。 唐宗室弟子李洞屡考不中,赋诗说:“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 教师活动:通过孟郊、刘得仁、李洞三人的人生经历,你能提取出哪些信息? 学生活动:概括三人的科举故事。如选官方式,选官权在中央,进士科难度大,不问出身门第等。 【设计意图】展示孟郊、刘得仁、李洞三人不同的科举悲喜故事,创设恰当的历史情境, 将人事与制度相联,调动起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同时通过恰当的设问,展示学生的课前预习成果,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对科举制的了解情况,有侧重地展开之后的教学。 教师活动:结合教材,梳理总结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的过程, 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38页第二段,梳理科举制确立和完善的过程。学生补充“明经”“进士”科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探究一中孟郊、刘得仁,李洞三人不同的科考经历。 学生活动:梳理出隋唐时期科举制确立和完善的过程。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出示材料: 合作学习:阅读材料,从选官标准的落实、选拔方式、社会稳定方面思考科举制新在何处?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结合教材表述,使学生理解科举制特点和影响,重点是制度的变异与创新,培养学生“从被破坏的制度的延长线上去理解”这一历史思维方式。 时空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