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编辑课件 * 亲水性抗菌药物不易通过脂质细胞膜,主要分布于血液与体液中,其Vd一般较小;常见的亲水性抗菌药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多黏菌素和氟康唑。亲脂性抗菌药物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常见的亲脂性抗菌药物有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和替加环素[2]。利奈唑胺属于中度亲脂性抗菌药物[3]。 * * * * 环孢素用于器官移植、骨髓移植,其他包括内源性葡萄膜炎、银屑病、异位性皮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它是强力的免疫抑制剂。 * * * * 美罗培南3-4g 24h持续滴注 ,这是由于β-内酰胺类药物对葡萄球菌有一定的PAE。有关重症感染的研究结果均显示,%TMIC越高,甚至%T4~5×MIC越高,疗效越好,故需适当提高给药剂量才能达到靶值。 * 配置好的特治星室温24h稳定,2-8度48h稳定 药效学(PD)参数 11.抗菌药物折点: 折点是药敏试验中用来判断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的界值。根据试验方法的不同,折点可用浓度(mg/L或μg/ml)或抑菌圈直径(mm)表示。通常情况下,所有药敏试验均需依据折点将实验结果解释为敏感、中介或耐药。 12.剂量依赖性敏感(susceptible-dose dependent, SDD): 在药敏试验中,当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位于SDD区间时,意味着该菌株的抗菌药物治疗成功率取决于药物应用的剂量。对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为SDD的菌株如要达到临床疗效,有必要使用一个相对高于折点规定的参考药物的剂量(可通过使用增加剂量或高频率给药等方式实现)。当药物有多个批准的使用剂量时,建议对SDD的菌株治疗采用最大允许剂量,以保证达到最高的达标概率,同时需要参照说明书和器官功能进行剂量调整。 药效学(PD)参数 13.联合抑菌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 FICI): 临床治疗重度细菌感染时常需要联合应用两种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抗菌药物。FICI=MICA药联用/MICA药单用+MICB药联用/MICB药单用。当FICI≤0.5时提示协同效应,FICI为0.5~1为部分协同效应,1为相加效应,1~4为无关效应,FICI≥4为拮抗效应。 14.血清杀菌效价(serum bactericidal activity, SBA): 指患者或健康人接受抗菌药物后一定时间(一般为达到Cmax时间)采集血清,测定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高血清稀释倍数,是一个能综合反映抗菌药物PK与PD特性的重要参数。 3 抗细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PK/PD 的分类依据与特点 根据PK/PD 的特点分为3类 1.浓度依赖性: 该类药物对致病菌的杀菌效应和临床疗效取决于Cmax,而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即血药Cmax越高,清除致病菌的作用越迅速、越强。 2.时间依赖性: 该类药物的抗菌效应与临床疗效主要与药物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而与浓度升高关系不密切,当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MIC的4~5倍以上时,其杀菌效能几乎达到饱和状态,继续增加血药浓度,其杀菌效应不再增加。 3.时间依赖性且抗菌作用时间较长: 该类药物虽然为时间依赖性,但由于PAE或T1/2较长,使其抗菌作用持续时间延长。替加环素、利奈唑胺、阿奇霉素、四环素类、糖肽类等属于此类。评估此类药物的PK/PD指数主要为AUC0~24/MIC。一般推荐日剂量分2次给药方案。 4 各类抗菌药物的PK/PD特点 β-内酰胺类 此类药物抗菌谱广、活性强、毒性低且品种多,是临床上常用的重要抗菌药物。从PK/PD角度看,这类药物多属于典型的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多数无或具有短的PAE,但碳青霉烯类例外。 药效相关主要参数为游离抗菌药物的%TMIC(头孢菌素类为60%~70%,青霉素类为40%~50%,碳青霉烯类为40%~50%) 同一药物对不同病原菌的%TMIC靶值也有差异,如治疗葡萄球菌感染所需的靶值通常低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多重耐药菌或重症感染时,这类药物可通过增加给药次数、延长滴注时间提高%TMIC,达到优化治疗的目的。 β-内酰胺类:TMIC 0 TMIC Concentration Time (hours) MIC β-内酰胺类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其杀菌能力与TMIC密切相关,要求TMIC至少达到40-50% 多数半衰期仅1h左右的β-内酰胺类,对重症患者或耐药菌感染,Q12h/Q8h的给药方式不能获得40-50%的TMIC 优化β-内酰胺类的给药方式 加大剂量:受肾功能限制可能需要调整剂量 增加给药次数:Q8h转为Q6h 采用持续静脉滴注/延长滴注时间 美罗培南:延长滴注时间治疗多耐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Meropenem 2 g infused over 3 hours q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