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下颌骨囊肿 女性,45岁,右侧下颌区包块2月。 X线:下颌骨右侧体部见多个囊状透亮区,边界清晰,光整,内无明显间隔。 骨软骨瘤 又称外生骨疣,是一种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分单发与多发两种。可分带蒂与广基底两种。 临床:多发于儿童,而于10-25岁始来就诊,约2/3骨骺愈合后停止发展。好发部位为长骨骨端肌腱附着处。以股骨远端、胫骨上端最多。早期无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触及骨性硬块,表面光滑或不平,不能移动,无压痛。表面软组织无改变。肿瘤突然长大迅速及疼痛,应考虑恶变可能。 骨软骨瘤X线表现 长骨端见带蒂或广基底的骨性突起,背向关节或垂直与骨干生长。骨干皮质延续至肿瘤,顶端可见软骨帽内的斑片状骨化或钙化。 肿瘤内有与骨干相连的松骨骨,及透亮的软骨区。 压迫邻近正常骨质使其移位变形或骨质缺损,出现硬化边,可因畸形而出现病理骨折。 多发性骨软骨瘤,受累骨可因肿瘤生长而变形明显。 股骨下段内侧、胫骨上段内侧骨软骨瘤 四肢长骨多发骨软骨瘤 股骨下段内生软骨瘤 骶骨软骨瘤 右髂骨软骨瘤 慢性肾病软组织钙化 巨细胞瘤 起源于骨髓间充质结缔组织,介于良恶性之间的一种较常见肿瘤。 临床:好发年龄20-40岁,10岁以下罕见。好发于长骨骨端。以股骨下端最多,胫骨上端、桡骨下端次之。早期无症状或有间歇性疼痛,劳累加重。进展时疼痛加剧,并由间歇性转为持续性。疼痛加剧时注意有恶变可能。局部皮温稍高,关节附近可有功能障碍。 巨细胞瘤X线表现 膨胀性囊性破坏区。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呈偏心性,圆形或类圆形,向四周生长。引起明显的膨胀性破坏区,肿瘤横径大于纵径,并迅速扩展至骨干关节面。右膨大如球,但很少突破关节面软骨。肿瘤不断生长,导致关节如陷于肿瘤内,上端正常骨干与肿瘤分界清楚,如插入瘤内,较具特征。 肥皂泡样分隔现象 瘤内见不规则骨性间隔而呈肥皂泡样。 骨皮质变薄,不规则。皮质被肿瘤破坏时表现为模糊、残缺、断续不连,有时可见骨膜反应。侵及软组织可见肿块。 病理骨折。 恶性征像 占10%-30%,持续疼痛。X线见骨皮质大部或全部断裂吸收,与肿瘤相连骨干边缘模糊、破坏,周围骨质无硬化,骨膜反应增多,有软组织肿块。 肱骨头骨巨细胞瘤 左肱骨见肥皂泡样膨大性密度减低区,内见不规则纤细骨间隔,周围骨皮质连续。 手术病理证实:骨巨细胞瘤。 左股骨大转子骨巨细胞瘤 X线示:左股骨大转子囊状膨胀性破坏区。外缘皮质断续,不光整。 手术证实:骨巨细胞瘤 成骨肉瘤 是常见的恶性骨肿瘤,起源于间胚叶组织。肿瘤起于长骨干骺端,向骨干及骨皮质发展,蔓延致骨骺端时可跨越骨骺至骨关节面,甚至侵入关节。肿瘤可向外蔓延破坏骨皮质,刺激骨膜增生。肿瘤继续生长,掀起骨膜使局部骨膜血管与骨干垂直,而形成放射状骨针。 临床:好发于10-25岁,3/4发生于20岁左右。多发生于四肢骨,股骨下端、胫骨上端、肱骨上端约占70%-80%,扁骨以髂骨较多。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是临床三大特征。疼痛早期间歇性,很快变为持续性剧疼,夜间明显。碱性磷酸酶升高。 成骨肉瘤 瘤骨 是诊断此瘤的重要征像。表现为磨玻璃状瘤骨、象牙质样瘤骨、针状瘤骨。 骨质破坏 有多种表现:筛孔状骨质破坏、虫蚀状骨质破坏、大片状溶骨破坏。 骨膜反应增生 是肿瘤成骨及破骨活动的一种反应,因此,距肿瘤越近,恶性程度越高的肿瘤,反应越明显。可呈线样、葱皮样增生,较有特征性的是“袖口征”骨膜(CODMAN三角) 软组织肿块 瘤软骨钙化 瘤内小环形钙化影,可融合成团。 软骨破坏 先期钙化带消失,骨骺骨破坏及有瘤骨形成。 合并症 常见有病理骨折。 股骨下段骨肉瘤 股骨下段骨肉瘤 股骨中段骨肉瘤 左股骨下段溶骨性骨肉瘤 左股骨下段溶骨性骨肉瘤 骨血管瘤 慢性生长的良性肿瘤,原发于骨骼的血管。 胫骨血管瘤 指骨血管瘤 骨盆多发骨折 右髂骨翼骨折、右骶骨骨折、左耻骨上支骨折,右骶髂关节脱位,耻骨联合分离 肩锁关节脱位 左肩锁关节间隙增宽 外伤性踝关节脱位 外伤,踝关节结构紊乱,胫骨下段关节面与距骨错位,胫骨段粉碎性骨折。 习惯性肘关节脱位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概述 化脓性骨关节感染有血源性和外源性感染,均可引起骨髓炎、关节炎、骨脓肿及软组织脓肿。软组织感染亦可侵犯骨与关节。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72%~85%)。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为血源性感染,最多见于儿童,起病急、症状重。需在发病后4天作出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彻底引流脓液,才能收到良好治疗效果。否侧,一旦失去治疗机会,将发生不可挽回的骨质破坏和骨质坏死。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概述 临床表现:起病急,全身体症状比较明显,有畏寒,高热,全身不适,脉快等。儿童常伴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白细胞明显升高。起病1-2天内可发生患肢功能障碍。感染局限在骨内时,压痛不明显,至骨膜下时,局部红肿热痛明显。 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