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0-202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2 2页,共 =sectionpages 2 2页 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1 1页 2020-2021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绿色生活方式,简言之,是指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中注重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从深层意义看,绿色生活方式是一种良好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当代人在享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同时,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资源与生态环境,履行好应尽的可持续发展责任。同时,也意味着个人自然审美观的养成以及对生态伦理和道德规范的遵从,是人类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 从经济学视角来看,由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个体消费活动产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占用,极有可能给他人或整个社会造成额外的成本和代价,即产生外部性影响。 绿色生活方式建立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础上,需要行为人具备生态科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备理性认识,对社区、城市、国家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保持关注,这对普通大众来讲并非易事。因此,环境教育必须成为培育绿色生活方式的关键一环。 以疫情以来关于“禁食野生动物”的争论为例。有些人认为吃野味是个人自由,首先,这很大程度上源于认知缺乏。由于环境系统的普遍关联性、环境影响的隐蔽性和滞后性、环境影响相关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充分,人往往不易察觉自身行为对外界的不利的影响。比如,当个人食用野生动物时,并未意识到这种行为传递的消费需求信号正在刺激供给端的行为,推动一个巨大的商业链条,甚至非法市场的形成。再如,由于传统习俗的惯性认知,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卫生风险,更难认识到在野生动物养殖、捕猎、交易、贩卖、屠宰等环节也都存在人畜共患病的高度风险,极大威胁全社会的生态和公共卫生安全。或者,在另一个极端上,由于对野生动物缺乏科学认识,给野生动物贴上“污名化”“敌对化”的标签,没有认识到威胁人类安全的不是野生动物,而是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和安全距离,甚至试图错误地以“生态杀灭”的方式解决问题。其次,绿色行为面临激励缺乏的问题。由于存在上文所说的外部性影响,纠正自身负外部性的行为往往需要付出额外成本,缺乏激励使行为人即使知道负外部性的存在,也不会主动践行绿色行为。再次,生活中的绿色行为还面临管制缺乏的困难。由于资源环境的产权界定不清晰,环境破坏行为往往难以被发觉和监督,加上因部门协同,执法成本,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而出现监管真空,破坏环境的行为面临极高的监管成本和难度。 可见,把绿色生活方式转化为日常生活的自觉习惯,仅仅依靠强制和建立经济激励是不够的,从根本上还需要社会道德规范的引导。而教育可以发挥促进人的习惯养成,调动理性和内在的同情、关爱的作用。教育回应着时代之需、时代之问,承担着立德树人和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应该主动将环境教育全面渗透到国民教育体系中,通过调查研究产生环境知识,通过科学普及传播环境知识,通过知识产生环境认知和意识,激发公众的绿色生活意愿和自发行动,培养具备生态文明思想和素质的合格公民。 (摘编自吴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环境教育须先行》)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绿色生活方式不单纯是一种物质生活方式,还是一种精神文明修养的体现。 B.绿色生活一般人不能过上,不是谁简单地想过绿色生活就能过绿色生活。 C.人往往不易觉察自身行为对外界的不利影响,这是因为环境系统的普遍关联性。 D.要正确对待野生动物,它没有威胁人类安全,病毒不是野生动物传给人类的。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第一段从表层和深层对“绿色生活方式“的含意进行诠释说明,这有利于明确概念和后面展开议论。 B.文章第三段先分析建立“绿色生活方式”的前提,然后得出结论--必须进行环境教育,观点鲜明,逻辑严密。 C.文章第四段分别从绿色行为的认知缺乏、激励缺乏、管制缺乏三个角度,论证吃野味不是个人的自由的观点。 D.文章提出中心论点后,着重论述为什么要进行环境教育,对于怎样进行环境教育只简略地进行了阐述。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人们在享受自然资源时,滥砍滥伐,竭泽而渔,与“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相悖,有违生态文明价值观。 B.培育人们的绿色生活方式,环境教育不可或缺,而环境教育不仅仅教育人们具有生态科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C.对食用野生动物的外部性行为可采取教育的方法,对自身负外部性的行为还须依靠强制和建立经济激励制度。 D.人只要与威胁人类安全的野生动物采取恰当的相处方式和安全距离,那些野生动物就不会对人类造成威胁。 阅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孤独的巍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中学试卷资料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1月3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