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大《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资源 资源推荐 神经系统 神经总论脊髓.pptVIP

上交大《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资源 资源推荐 神经系统 神经总论脊髓.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重点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神经系统常用的术语 脑的水平切面 大脑皮质 大脑髓质 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所形成的结构 神经纤维 神经束 神经 神经系统常用的术语 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所形成的结构 脊髓 一、名词解释 1.白质 2.灰质 3.皮质 4.神经核 二、问答题 简述神经系统的区分。 脊 髓 中枢神经系统 脊 髓 脊髓外形 脊髓圆锥 终丝 前面 后面 终丝:脊髓圆锥向下伸出一条细丝,终于尾骨背面。固定脊髓作用 腰椎穿刺部位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 后外侧沟 脊神经 脊神经节 前根 后根 C1-C4平对 C5-T4上一节 T5--T8上两节 T9—T12上三节 L1—L5 10-12胸椎 S1—S5 C0 12胸椎-1腰椎 脊髓节段和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颈髓8 胸髓12 腰髓5 骶髓5 尾髓1 马尾:腰、骶和尾 神经根几乎垂直下行, 围绕在终丝周围形成 马尾 脊髓下端 新生儿:第三腰椎体下缘 成 人:第一腰椎体下缘 马尾 脊髓内部结构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后索 外侧索 前外侧沟 前正中裂 前索 后角 中央管 前角 灰质后连合 灰质前连合 灰质 白质 内侧群 躯干肌 外侧群 四肢肌 前角 γ神经元:梭内肌 α神经元:梭外肌 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颈段横切面 脊髓胸段横切面 脊髓腰段横切面 脊髓骶段横切面 C8 T6 T3 T12 L2 L5 S2 侧角 ⑴后角边缘核 ⑵胶状质 ⑶后角固有核 ⑷胸核 后角 下行传导束 脊髓白质 上行传导束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内侧纵束 脊髓丘脑前束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侧束 网状脊髓束 楔束 薄束 皮质脊髓束 脊髓丘脑束 薄束核 楔束核 薄束 楔束 薄束 楔束 脊神经节 薄束 楔束 2、同侧肢体精细触觉和震动觉消失。 深部感觉传导路损伤: 1、病人闭目站立时,表现倾斜,摇晃并易摔倒 后角固有核 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神经节 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丘脑束 损伤 对侧肢体痛、温、粗触觉障碍 浅部感觉传导路损伤: 皮质脊髓束 中央前回中部、中央旁小叶前部 内囊 皮质脊髓束 大脑脚底 锥体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前角运动细胞 皮质脊髓前束 脊髓功能 上下行传导传导径路的中继站 反射功能 脊髓功能 膝跳反射 一、名词解释 脊髓圆锥 脊髓节段 骶副交感核 二、问答题 脊髓的位置,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内部结构包括哪几部分? 脊髓的前角内有什么核团?有什么功能? 试述簿束和楔束的位置及其功能。 试述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束的位置和功能。 试述皮质脊髓侧束和前束的位置和功能。 思 考 题 神 经 总 论 神经系统 概述 一、神经系统区分 1、中枢神经系统 2、周围神经系统 ⑴躯体神经 传入纤维 传出纤维 ⑵内脏神经 ⑴脑神经(12对) ⑵脊神经(31对) ①交感神经 ②副交感神经 脊髓 脑 连接部位 传入纤维 传出纤维 分布对象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元的构造 胞体 突起 树突 轴突 (一)神经元 神经元模式图 2、神经元的分类 按突起的数目 假单极神经元 多极神经元 双极神经元 按功能可分和传导方向 传入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3、突触 概念 神经元之间,与感受器,效应器接触区域。 种类 化学突触,电突触。 结构 突触前部,突触间隙,突触后部 神经胶质细胞 (二) 神经胶质 神经胶质细胞 位置 神经元之间 特点 不能产生神经冲动 数量 是神经元的数十倍 功能 支持 保护 绝缘 修复 营养 髓鞘 临床 分裂,参与某些病理 变化形成疤痕等 神经胶质细胞的类型 -是神经系统的巨噬细胞 小胶质细胞 大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 少突胶质细胞: 形成CNS神经纤维的髓鞘 施万细胞: 形成周围神经髓鞘和神经膜 室管膜细胞: 衬在脑室和中央管内面 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反射: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宜反应 反射活动的形态学基础是反射弧,其包括: 感受器→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 中枢→传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效应器(肌肉、腺体)等五个部分。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 反射弧—为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其组成: 感受器 效应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中枢 神经系统以反射做为其调节活动的方式。反射弧任何一部分损伤,反射即出现障碍,如肌肉瘫痪、皮肤感觉丧失等。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一帆风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