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题(一)有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PDF. Copyright 2002-2020 Aspose Pty Ltd. 2019 年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题(一) A. 千两纹银不以喜 B.一分义气传千古 C.一分仁义值千金 D.千里还银义气存 命题:王丽娟审核:余承鸿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4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6-7题(4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总分 昭君怨· 金山送柳子玉 得分 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本卷:共四大题23 小题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20 分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 10 分) 【注释】①昭君怨 :词牌名。又名“宴西园”“一痕沙”。②桓伊三弄 :桓伊,字叔夏, 号 座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蓦然( mò )亵渎( xiè )鸠占雀巢强聒不舍( qiáng ) 小字子野。东晋时音乐家,善吹笛,为江南第一。曾为王子猷 (徽之 )吹奏三调。③绿窗 :罩 有碧纱的窗子,诗词中多指女子居室。④欲去又还不去 :欲去还留恋,终于不得不去。 B.斑斓热忱( chén) 气吞斗牛( dǒu) 廓然无累( lěi) 6.下列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C.黄晕( yūn) 狼藉纷至沓来( tà ) 重蹈复辙 A.首二句以晋人桓伊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的典故,暗写离别之情。 装 D.告磬 拮据( jū ) 大相径庭 味同嚼蜡( jué )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B.此二句通过新月、烟云、天空、江面等景物,织成了一副浩渺幽清的画面。 C. 从 “ 惊 破 ” 一词来 看 ,词人 有 惊 喜 之 意 , 一 旦 梦 醒 , 离 愁 就 随 之 而 去 。 A.傅雷先生苦心孤诣,一部家书,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D.“欲去又还不去”,道了千万声珍重,但迟迟没有成行,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B.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他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真是本色当行啊!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父亲总是心事重重、若有所失的样子。 A.“愁烟”和“飞絮”在形态上有共同之处,都是飘忽不定、迷迷蒙蒙的自然景物, 名 姓 D.这场足球赛精彩纷呈,比赛双方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分最终还是停留在 1︰1。 用他们象征人世的漂泊不定,传达出迷蒙怅惘、拂之不去的眷恋之情。 订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下片运用顶真,想象梦醒后分别的情景,大大扩展了离情别绪的空间。 A.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C.本词虚实结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使读者受到极强的艺术感染。 B.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粉碎“四人帮”。 D.本词以“流水无情”反衬出人之有情,又借飞絮送行舟表达离人的深厚情意,结束 C.是否选择对社会和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体现。 全词,分外含蓄隽永。 线 D.关于中学生带手机的问题,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他同意。 级 班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筷子的器形,最初,两头同样粗细。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箸”,都是上下一般粗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8-11题。( 12 分) 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也。父康,汉末为庐江太守。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 细,及至宋代,筷首与筷足的粗细已很分清了。 出橘,绩怀三枚, 去,拜辞堕地,术谓曰 :“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绩跪答曰 :“欲归遗母。 ” ②制箸材料,通常采用竹木。此外尚有铜、玉、骨、银等,最广泛使用的是竹制和木 术大奇之。孙策在吴,张昭、张纮、秦松为上宾,共论四海未泰,须当用武治而平之,绩 制。 年少末坐,遥大声言曰 :“昔管夷吾相齐桓公,九合诸候,一匡天下,不用兵车。孔子曰 : ③古人称筷子为“箸”,这个专称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才逐渐称为筷子。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今论者不务道德怀取之术,而惟尚武,绩虽童蒙,窃所 ④用筷历史,已有 3000 多年。在长期的使用中,根据考古资料提供的信息,既有器形 未安也。”昭等异焉。 的变化,也有制作质地的不同。 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⑤古代的箸,长短并无定制,约20 厘米左右。形体有方有圆,其径一般在 0.4 厘米 A.汉末 /为庐江太守 B.绩/怀三枚 左右,最粗不会超过0.6 厘米。 C. 共论/四海未泰 D.远/人不服 ⑥筷子作为我国文化特征之一,源远流长。各地也都有名筷生产,如北京的雕琢玉筷,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3 分) 成都的刻花竹筷,杭州的天竹圆头筷,广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7****51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