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期末复习第2课时解决问题苏教版.docx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期末复习第2课时解决问题苏教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期末复习第2课时解决问题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期末复习第2课时解决问题苏教版 PAGE / NUMPAGES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期末复习第2课时解决问题苏教版 第 2 课时 解决问题 教 材第 105~106 页的内容。 1.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增强思维能力,提高解题的技巧。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长方形、教学挂图。 一、谈话激趣。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让你们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可是只有会动脑 筋的小朋友才能在活动中有收获,你们能积极动脑筋吗? 设计意图 通过课前谈话,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探究操作。 1.卷纸游戏,教材第 105 页第 18 题。 (1)卷一卷:拿自己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卷一卷,看看卷出的物体像什 么。 (圆柱体 )和我们以前所认识的圆柱体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 (少了上下 两个面 ) (2)折一折:老师拿这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围起来,你们看它像什 么。教师示范折出类似的一个长方体形状。 (3)学生动手试着折一折。 第1页/共6页 (4)小组讨论还可以怎样折,怎样卷。试一试。 设计意图 通过把一张长方形纸折或卷成不同的形状,使学生在感兴趣 的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对形体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 性。 2.旅游中的实际问题。 (1)小小旅行团。老师打算去天目湖秋游,想邀请 5 位同学和老师一起 去,谁想去? (邀请 5 位学生上台,将队伍排成一列纵队,教师排在第一个 ) 教师说:“我的后面有 5 人。你知道我们这个团一共有多少人吗?” (2)请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如果都是数出来的,提示学生:能不能 根据老师所说的话判断出我们这个团的人数 ) (3)出示教学挂图。 (教材第 166 页第 19 题) (4)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为什么? 从中明确知道图里面画着一棵大树,粗大的树干挡住了我们的视线, 一些小朋友被树干挡住了,因此用数的方法不能知道这一队的人数,要从 第一位同学的话来判断。 (5)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你能帮助最后这位同学来解决他心中的疑问 吗?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 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 第2页/共6页 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 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 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 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 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 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 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 “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 “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 “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 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 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 较观察,让幼儿掌握 “倾盆大雨 ”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 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 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 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 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 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 刀 ―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 象。 (6)结合情境比较 2 道小题中都有的条件“ 8 人”,请问它们所表示的含 第3页/共6页 义相同吗?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 “教谕 ”。至 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 “教习 ”。到清 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 “教习 ”一称。其实 “教谕 ”在明清时还有学 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 “教授 ”和“学正 ”。“教授 ”“学正 ”和“教谕 ”的副手一律称 “训导 ”。于民间,特 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 “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 “经师 ”。在一些特 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 “院长、西席、讲席 ”等。设 计意图 通过演一演的活动,先让学生体会到这“ 5 人”不包括领路人,要 算“这个团一共有多少人” ,还要加上领路的 1 人。再通过教师

文档评论(0)

134****6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