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价值及其意义.docVIP

“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价值及其意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遗 纪录片的内容构成、价值及其意义 金震茅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神性与智慧性的形态方式和活态传承的特殊品格, 在 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享有极其崇 高的地位。“非遗”纪录片纪录的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 因。本文梳理中国“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分析这些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在留存和发展中的历史脉络及现实情况, 从而揭示“非遗” 纪录片 对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内容:民族瑰宝的影像呈现 “非遗”纪录片纪录的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 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 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 “非遗” 纪录片用真实的镜头语言纪录下 “非遗” 项目最质朴和原生态的内容, 主要有以 下六个方面: (1)呈现精湛独特的传统表演艺术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明古国, 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斗争中, 创造了丰富多 彩的表演艺术形式, 每种艺术形式又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千姿百态, 色彩 迥异,“非遗”纪录片呈现出了艺术家们精湛的表演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 2008 年 6 月 7 日国务院公布河北魏县、 肥乡县、馆陶县的冀南四股弦与河北邢台巨鹿 县的四股弦合并为四股弦, 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八一电影 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四股弦》详细反映了四股弦属于板腔体系,兼有曲牌体, 其唱腔优美,通俗朴实、诙谐风趣。在表演形式上生动、活泼、粗犷,道白用京 白,唱腔真嗓吐字,假嗓甩腔,舒展奔放,朴实高亢,善于塑造各种英雄人物。 再如海口广播电视台摄制的 13 集海口“非遗”系列纪录片对海口珍贵的历史文 化遗产进行了真实记录, 反映了流传于海口地区的 “舞虎”、“琼剧”、“海南民歌”、 “斋戏”等十几个“非遗”项目的历史、形成和特色,承载着海南深厚的文化底 蕴,让受众充分感受到海口“非遗”在表演上神奇而独特的艺术魅力。 (2)纪录富有民族特色的民俗节庆 “非遗”纪录片充分展现优秀民俗文化资源, 纪录富有民族特色的民俗节庆。 中 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生命的礼仪》 ,介绍了甘肃肃南县裕固族一生经历的礼 仪。小孩长到三岁要举行剃头礼仪, 传承裕固族习俗。 剃头礼目前已经被申报了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 “社火” 是中国民间一 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活动,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 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新疆卫视首播的 5 集纪录片《社火》介绍 了作为我国春节的传统活动“社火”的起源,强调“社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的一部分,起源于中国上古祭祀活动。纪录片《社火》反映了“社火”这种民俗 进入新疆之后各大商会围绕着 “社火” 进行的竞争情况, 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曲 目开始逐渐被加入到“社火”的表演之中,丰富了“社火”表现形态。特别是在 纪录片《社火》第 5 集中介绍了昌吉大西渠镇“社火”将各民族舞蹈艺术融入一 体,传统“社火”和现代“社火”相互融合,展现“社火”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和 现代发展中交错汇聚时碰撞出的灿烂火花。 (3)彰显深藏民间的地方古老音乐 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 我国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音乐品种, 传统的民间音 乐是我国“非遗”艺术中最重要、最经典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 地方特色。 嘹歌是生活在广西平果周边的壮族同胞世代相传的古老民歌, 包括三 个内容:一为《日歌》 ,二为《夜歌》,三为《散歌》,拥有最本真的歌唱方式, 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央电视台摄制的 3 集纪录片《嘹歌也流行》 是以嘹歌为题材的纪录片, 反映了嘹歌通过千百年的传唱, 与当地的方言(壮语) 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哈嘹、嘶咯嘹、的客嘹、那海嘹、长嘹、酒嘹等各具特色的 曲调。嘹歌曲调字句简短, 优雅、动听、甜美,朗朗上口、易学易唱、 易记易传, 被专家学者称之为“真正的原汁原味的壮民族音乐” 。再如南方电视台摄制的 10 集高清纪录片《岭南记忆——广东非遗纪录》中的第 2 集《广东音乐》,介绍广 东音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中国传统丝竹乐种, 是岭南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瑰宝。 广东音乐以器乐的丰富和宽广的音域, 以及丰富 多变的表现手法,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4)展现高超绝伦的传统手工技艺 随着近代工业飞速发展,传统手艺正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非遗”纪录片 展现某种手工技能,使一些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用图象形式保存下 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精心制作的 50集系列纪录片 《留住手艺》,以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手工艺项目为主,选取

文档评论(0)

4977212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