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8428362892(电话支持时间:9:00-19:00)。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二中学:王金萍
教学目标:
1、在反复吟诵中,背诵这首诗。
2、能用自己的话解读诗歌内容及作者的少年情怀。
3、了解认识战争,感受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把握诗歌主题及作者的少年情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大家都知道,唐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战乱不断,逐渐走向了衰败。在这动荡之中,有一位17
岁的晚唐诗人虽然没有走向战场,却用诗描写了他眼中的战争,描写了自己的少年情怀----
他就是李贺。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诗《雁门太守行》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走进作者
李贺(790~
816),字长吉,世称诗鬼,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
境界。
四、解
题
目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后人多用来吟咏边塞征战之事
。
行:一种古诗体裁,如《长歌行》《兵车行》
五、初读,体味韵律美
1、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字形。
燕(yān)脂
霜重(zhòng)
半卷(juǎn)
提携(xié)
城欲摧
金鳞开
凝夜紫
提携
2、再读课文,注意节奏。
(请用/给古诗画节奏,每句2
处)
3、学生合作学习(请小组交流讨论预习中出现的疑问)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齐读。(对照课件自读诗意)
六、精读,感受意境美
1.本诗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请同学们找出描写战争的句子。(男女生分别读)
2.诗人把这场战争集中在一个昼夜,请同学找出是哪三个时间段,并用四个字来概括内容。
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来听录音,思考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场战争,你想用哪个词,请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这是一场敌我力量悬殊的战争;
这是一场角声满天规模宏大的战争:
这也是一场死伤惨重、血流成河的战争:
这还是一场体现军事策略的战争;
这更是一场战士们舍生忘死的一场战争;
4、思考
: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并分析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七、悟
诗
情
(概括本诗主题)
1、本诗描绘了
,赞颂了
。表达了
2、背诵这首诗
导语:今天我们学习了李贺的这首诗,让我们仿佛听到了号角满天,看到了血流成河,感叹颇多,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三首诗,更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残酷。
八、拓展读:感情怀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淮村兵后
宋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
烟草茫茫带晓鸦。几处败垣围故井,
向来一一是人家。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自由朗读,找出从哪句诗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2、齐读
导语:因为战争有人战死沙场,因为战争美好家园变成断壁残垣,因为战争妻离子散,面此情此景真是情何以堪!可是为了保家卫国17岁的李贺留下了“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九、爱国诗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清代
林则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
王昌龄
总结:我们感受到了面对战争时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感天动地的爱国情怀。
最后我想告诉孩子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始终要牢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板书设计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
力量悬殊
角声满天
规模宏大
凝夜紫
死伤惨重
临易水
黄金台(典故)
舍生忘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