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一、 设计背景 1
二、 设计思路 1
(一)设计的思路 1
(二)采取的手段和技术方案 1
1.采取的手段 1
2.技术方案 1
三、 设计过程与说明 2
(一)设计过程 2
(二)设计过程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
四、设计成果 2
(一)设计的方案 2
1.组培苗制作 2
2.炼苗移栽4
(二)预期取得的效果 5
五、致谢 5
六、参考文献 5
一、设计背景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易于种植、耐贮藏、用途广泛、经济效益好、营养
丰富等特点。嫩姜脆嫩,味鲜美;老姜质地坚实、辣味足,香气浓郁,具有去腥、去臊、除臭、
解毒、散寒、健脾、暖胃、止咳、止呕等功效,吃过生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样
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体内寒气重时,吃生姜就能及
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由此可见生姜是集调味品,加工食品原料,药用蔬菜为
一体的多用途蔬菜。既是一种重要的调味蔬菜,亦可用作食品加工原料和药物,已成为一种重
要的经济作物。
生姜以地下根状茎无性繁殖为主,其繁殖系数较低;并且易通过带病种姜传播病害,目前
尚无理想的杀菌防病药剂,只能进行种姜药剂消毒、土壤消毒、轮作换茬和农业防治措施为
主,辅以药剂防治。而通过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茎尖培养,使生姜脱毒脱菌与快繁,再通过组培
苗繁殖种姜,是防止病害和提高繁殖系数的有效技术。
二、设计思路
(一)设计的思路
近年来,生姜在我国的种植面积日益增大,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格局。然而生姜在生
产上采用地下根茎进行无性繁殖,栽培中采用姜块作种姜使用,使生姜在长期的营养繁殖过
程中,体内侵染并积累了多种病毒和病原物,从而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抗逆性减弱,
每年给姜农带来重大经济损失。随着植物组培技术的不断推广,采用生姜组培苗替代姜块做
种已成为一大趋势,通过组培快繁技术,生姜种苗繁殖将不受季节限制,而且繁殖系数大,
短期内可获得大量苗,以更好地应用于生产。这将大大节省种姜用量,提高生姜的产量和质
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二)采取的手段和技术方案
1.手段
文献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
2.技术方案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细胞全能性学说。细胞全能性学说是指“植物体的每一个细
胞都携带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为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在适当的条件下,植
物的每一个细胞都能分别分化和发育成不同的器官,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依据这一
理论,通过在学校图书馆查阅关于组培苗生产的相关文献资料,并从相关文献与实践中学习
组培苗生产技术,制定出初步的设计方案再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实践确定生姜组培苗生产技
术,进一步提高对于生姜组培苗生产操作流程的了解。并用于生产指导。
1
三、 设计过程与说明
(一) 设计过程
生姜组培苗的生产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在学校图书馆查阅关于生姜组
培苗生产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制作操作方案,询问指导老师,对
操作方案进行修改,在蔬菜研究所咨询专家,进行操作技术的学习与使用,结合实践经验完
善生姜组培苗生产技术。最后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汇总,得出方案设计。
(二) 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本方案设计中因受到实验操作与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能会造成误差,操作实施过程中应
尽量避免不可控因素,减少误差。
图1.大量染菌的姜苗 图2.少量染菌的姜苗
四、设计成果
(一) 设计的方案
1.组培苗制作
⑴ 培养基制作
按照制定好的配方准备好蔗糖、琼脂粉、MS粉、1mg/ml 6-BA、山农一号、0.5mg/ml
NAA、1mol/L NaOH与水等材料,配置培养基时,应当充分搅拌,待培养基煮沸后分装入干
净的培养瓶中,用透气不透菌的盖子封装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