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后因屈原投江这一天刚好是端午节,所以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也称“诗人节”。每年端午节,秭归人民还在屈原沱上赛龙舟。这一抚慰屈原忠灵的古俗世代相传并延至今日。
;关于屈原;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第一位诗人、第一位爱国诗人、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以明自己忠君爱国之志。
; 《离骚》、 《九章》、《九歌》、 《天问》《渔父》、《招魂》 等。《离骚》是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风骚”一词,泛指文学,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释为“离忧” ;
班固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
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
均可通。;《离骚》前一部分追忆往事,偏重叙写现实;后两部分探求未来,偏重驰骋想象,最后回到现实,结束全篇。诗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 《离骚》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叙的写法,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为后来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提问:1、2节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感到流年似水后又是怎样做的?;小结:1-6节叙述了自己的身世、品质和自修。;写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思考:从7-12节的诗句中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你认为,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2、他在诗中是怎样阐发其政治理想的?
3、在楚国振兴中他是怎样做的?
4、而诗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又是怎样的?;明确:
1、其理想是实现圣君贤相的政治。
2、国君必须举贤任能、革新吏治,实行“美政”。运用了“托古喻今”、对比的手法,表达忧国情怀。
3、他 “忽奔走以先后”“謇謇不舍”勇于担当振兴楚国的重任。
4、“党人”的“偷乐”,楚王的昏庸,楚国陷于“路幽昧以险隘”的危境。;谈谈屈原的外貌、风度和品德情操;《离骚》语言艺术特色;其二、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用本篇诗歌与前面的《诗经》三首作个比较,看看二者有何异同?
(提示:从形式、表现手法、具体艺术手法等入手);探究学习:
课题一:你如何看待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