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出师表真伪之我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出师表真伪之我见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后出师表真伪之我见 2 文2:柏梁台诗真伪考辨 6 一 问题的提出 6 二 从用韵字看《柏梁台诗》的成文时代 8 三 从《柏梁台诗》的诗句排序、加注及内容论其成文年代 12 1、 从《柏梁台诗》的诗人排序看其成文年代 12 2、《柏梁台诗》加注序文、官职与人名的年代问题 15 1、柏梁台建成、焚毁及其柏梁台诗写成时间考 18 3、 从《柏梁台诗》内容看其诗的时代特征 22 注释: 23 11上海涵芬楼借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景印。 24 14王力《汉语语音史》,第159-161页。 24 15逯钦立《汉诗别录》 24 16陈直《汉诗真伪问题》,见《文史考古论集》,第59页。 24 19刘体智辑《善斋吉金录》卷二,石印本,1934年。 24 22陈直《三辅黄图校证序言》 25 26游国恩《游国恩学术论文集》,第364页。 25 28李昉等编《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3年版 25 30陈直《三辅黄图校证·序言》 25 35陈直《汉诗真伪问题》,见《文史考古论集》,第57页。 26 37陈直《汉诗真伪问题》,见《文史考古论集》,第51页。 26 38方祖??《汉武帝柏梁台诗考》 26 39《后汉书·礼仪志中》 26 参考文摘引言: 26 原创性声明(模板) 27 文章致谢(模板) 28 正文 后出师表真伪之我见 文1:后出师表真伪之我见 诸葛亮以其高风亮节,神机妙算,为后世景仰,妇孺皆知。其在文学方面的成就,首推为人称颂的《出师表》。传世的《出师表》有前后两篇。出自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被称为《出师表》,又称《前出师表》,其文辞恳切,意真动人,将诸葛亮一腔报国之情挥洒的淋漓尽致。东晋史学家裴松之作注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引用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的《出师表》,被称为《后出师表》或《出散关表》。《后出师表》经后世《资治通鉴》,《古文观止》等文选的选录,以及小说《三国演义的》的渲染,流传越来越广,影响力非常大。尤其篇中的“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一句,读之另人扼腕。然而《后出师表》经仔细推敲,无论是其出处,内容,文章风格都有诸多与史实不符合的地方。本文将就能见到的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可知《后出师表》应是他人伪作,并非出自诸葛亮之笔。 首先,《后出师表》的出处存在可疑之处。《后出师表》得以传世,是因为裴松之作注的《三国志》对其的全文引用,引文源于《汉晋春秋》,《汉晋春秋》又引用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大鸿胪张俨所著的《默记》。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以及后来编的《诸葛亮集》均未收录此表。陈寿是三国时期蜀地人,史学家谯周的弟子,谯周历任蜀国刘备,刘禅朝,降魏后,仍生活到晋泰始六年。他对蜀国的事情应该非常了解,对弟子陈寿的影响可想而知。且陈寿曾在蜀汉为官时就很注意搜罗故国旧事,如果诸葛亮有这样一篇陈述出师想法的表文,何以不是出自诸葛亮所在的蜀国的文集,而是出自远在千里之隔的吴都人张俨的《默记》?即使是当时没有发现,可在晋代魏之后,陈寿受命作蜀汉丞相诸葛亮故事,以及《三国志》。他在自己所编的《诸葛亮集》中共收录诸葛亮的文章24篇,十万余字,涉及书信,军令等方面,却唯独没有收录《后出师表》。《三国志》的《诸葛亮传》是陈寿投入精力较多的一篇,内容较多,篇幅较长。可同样没有收录《后出师表》,也没有任何涉及到此表的暗示性言语。众所周知,陈寿编史,选材可靠,态度严谨。他曾在上书晋武帝的书中说:“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道也。”《三国志·诸葛亮传》这既体现了陈寿编史选材的真实不隐晦,也可以看出晋初统治者对旧事的宽容态度。倘若诸葛亮有这样一篇力排众议,出师伐魏的表,以诸葛亮的影响力,必在蜀国引起轰动,谯周以及陈寿是不可能不了解点的。在收录诸葛亮作品的时候,必先核实而加以收录,即使当时没有收录,在吴国灭亡之后发现此表时,他也会给予充分的重视。另外,裴松之在注中也特别提到:“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可见直到南朝宋的时候,《后出师表》仍未收入任何的诸葛亮文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当时的编者都知道此表并非诸葛亮所作。 其次,《后出师表》的写作时间可疑。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进驻汉中,临别之际向后主刘禅呈上《前出师表》。而《后出师表》按《汉晋春秋》的说法,则是在建兴六年十一月诸葛亮呈给后主的。两表的写作时间相隔一年而已,大军仍驻扎在汉中,为何还要上表求出师?何以会“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何以在《前出师表中》求自贬,劝后主“亲贤臣,远小人”,时隔一年就不顾战争对黎民的残害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