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元醇
二元醇
三元醇∶
二元醇(mol)
间苯二甲酸∶
己二酸(mol)
树脂牌号
羟值(mgKOH/g)
焊锡时间
(350℃,s)
软化击穿/℃
Gly
MPD
1∶1
1∶1
FH-248
236
3
230
Gly
MPD
1∶1
1∶4
FH-249
248
4
230
Gly
MPD
2∶3
1∶1
FH-254
198
/
240
Gly
MPD
1∶2
1∶1
FH-252
164
5
230
Gly
DEG
1∶1
1∶1
FH-256
235
6
240
Gly
BDiol
1∶1
1∶1
FH-255
208
/
250
Gly
DPG
1∶1
1∶1
FH-257
229
/
230
TMP
MPD
1∶1
1∶1
FH-250
227
/
250
TMP
MPD
1∶1
1∶4
FH-251
212
/
240
TMP
MPD
1∶2
1∶1
FH-253
170
/
230
表1 树脂结构的影响
结果与讨论:
三元醇的影响,甘油的焊锡时间和温度要求比三羟甲基丙烷低,说明选用甘油对焊锡是有利的,三羟甲基丙烷对软化击穿的作用较为明显。
二元酸的比例影响,间苯二甲酸与己二酸的比例对于焊锡没有直接影响,主要与分子结构和三元醇的选择有关,软化击穿有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并不明显。
三元醇与二元醇的比例影响,从结果没有直接反应。但从树脂结构上来说,甘油与甲基丙二醇摩尔比为1∶1和1∶2的配方设计时,理论分子结构为一分子上含有三个甘油,摩尔比为2∶3的分子结构为一分子上含有四个甘油。通过上述性能对比可以发现,一分子上含有四个甘油的软化击穿较高而焊锡明显较差,一分子上含有三个甘油的软化击穿没有明显变化而焊锡随着羟基组分分子量的提高、羟值的降低而明显变差。
表2 155级耐热老化电压表(175℃)
样品号码
组成
代码
168h
336h
504h
672h
840h
1176h
41117-1
FH-248
0
1.8
2.0
2.7
1.9
2.0
0.6
41117-2
FH-249
1
1.3
1.2
0.4
1.9
1.8
0.3
41117-3
FH-256
2
3.8
1.1
2.4
1.9
2.1
1.4
41117-4
FH-257
3
3.2
3.4
3.1
3.4
0.6
1.7
41117-5
FH-252
4
3.4
1.0
0.7
2.1
2.6
1.7
41117-6
FH-253
5
4.3
3.1
3.0
3.0
3.2
3.4
41117-7
FH-250
6
4.1
1.5
1.6
1.3
1.9
1.3
41117-8
FH-251
7
4.7
4.5
2.3
3.2
2.6
2.7
41117-9
FH-254
8
4.2
5.5
2.9
3.0
2.3
2.8
41117-10
FH-255
9
5.4
3.1
3.4
4.8
1.9
1.1
0831-15
1:1
10
3.9
3.9
3.5
3.7
3.0
2.8
0831-17
1:2
11
3.4
2.0
1.5
1.1
1.0
1.9
0729-7
FQA
12
3.6
0.6
1.5
1.4
2.0
0.4
PU7310
13
4.2
3.2
2.7
4.7
3.8
4.1
表3 多元醇比例对性能影响
三元醇∶二元醇(N)
羟值(mgKOH/g)
配漆黏度(25℃,涂-4杯,s)
针孔
热冲不裂, ℃
焊锡时间
(360℃,s)
2∶1
213
25
1,7
155
1.5
1.5∶1
190
25
1,11
165
1.3
1.2∶1
205
25
0,10
185
1.2
注:树脂设计羟值为200 mgKOH/g,三元醇为甘油,二元醇为甲基丙二醇,二元酸比例苯酐∶己二酸(当量)为2.5:1。
上述结果中,三元醇∶二元醇(当量)为1.2∶1的样品软化击穿为230 ℃。从性能分析来看,随着官能度比例下降,针孔变差,说明交联度下降;热冲温度提高说明漆膜柔韧性有所改善;而软化击穿温度与设计值(约为200-210℃)相比仍然偏高,这也许是焊锡性能无法明显改善的原因。
新型树脂设计为多步法生产,即先用二元醇和己二酸进行酯化反应生成低分子二元醇的混合物,该混合物再对TDI进行扩链形成加成物,通过三元醇的反应形成氨酯改性的聚酯树脂,该树脂的羟值较低,经过与现有封闭异氰酸酯树脂配漆后数据如下所示:
表4 二元醇种类对性能的影响
二元醇
种类
理论羟值(mgKOH/g)
配漆黏度(25℃,涂-4杯,s)
热冲不裂, ℃
焊锡时间
(320/310℃,s)
软化击穿/℃
MPD
140
42
165
3.5/6.5
210
BDiol
140
60
185
3.2/5.5
200
DEG
136
42
185
2.8/4.5
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