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1、概述 ..-
1
-
2、编制依据 ..-
1
-
3、沉降变形测量点布设方法 ....................... -
1
-
3.1 水准基点的布设 ..-
1
-
3.2 工作基点布设 ..-
1
-
3.3 沉降变形观测标的布置与安装 ..-
2
-
4、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
3
-
5、作业方法及技术要求 ..-
4
-
6、沉降观测频率要求 ..-
7
-
7、质量管理体系及制度 ..-
7
-
8、保护措施和制度 ..-
8
-
8.1 水准基点及工作基点 ..-
8
-
8.2 监测点及元器件的标识、保护 ..-
8
-
1、概述
无砟轨道对桥涵施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施工中加强观测对保证结构物及过渡段的施工质量非常重要。只有制定切合实际的观测方案以及严格的观测程序,才能得到有参考价值的观测数据。才能有效的对桥涵的沉降进行合理的评估。水中观测墩主要以跨河连续梁、钢梁为主,其中17 号、18 号墩处于主河道内,长年过水,15、16 号墩汛期过水,无法用普通的水准测量进行沉降观测,为了保证沉降观测工作按设计要求顺利进行,满足沉降评估工作的要求,现设计此方案。2、编制依据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T12897-2006)
《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
3、沉降变形测量点布设方法
水准基点的布设
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有关技术要求,使用设计单位提供的深埋水准点、BM 水准点作为沉降观测基准点以及加密水准基点。
工作基点布设
为满足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要求,在水准基点间进行工作基点加密, 工作基点布设在稳固可靠便于观测的位置。工作基点埋设标准参照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CPI 级控制点埋设,采用二等水准进行测量。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布设示意图见图 3.1;工作基点埋设示意
图见图 3.2。
沉降变形观测标的布置与安装
承台观测标按照《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有关技术要求埋设,墩身观测标按规定在桥墩墩身左右两侧布设预埋件用于安装精密棱镜(或固定反射片),安装时要确保预埋件稳固、牢靠;棱镜安装紧密,方向正对仪器,并高于水面以上,便于仪器观测。如图所示:
4、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根据《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及《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有关技术要求确定沉降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5、作业方法及技术要求
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沉降变形观测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结合沉降评估实施细则施测。采用双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沉降变形观测网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水准工作基点每6 个月复测一次。
由于现场条件观测限制(由于受桥墩与河岸边相对位置等条件的限制,个别水中墩与河岸的距离大于50m 等),观测时无法满足二等水准测量仪器主要技术要求(前后视差超限≤1.5m、最低视线高度
≥0.5m、前后累计视线差≤6.0m、视线长度≤50m 等),故采用不量仪器高和棱镜高的高差差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法传递。为确保沉降数据的准确性,须采用固定仪器、固定测站安置位置的方法进行。首先架设仪器与测站位置1处,测出基准点1与基准点3之间距离L、基
准点1分别与15号-18号墩左线沉降观测标之间高差△h
、△h
15
、 △h 、
16 17
△h ,距离L 、L
18 15
、L 、L
16 17
,基准点1与基准点3之间高差△H ,已
18 实测
知基准点1与基准点3之间的理论高差△H
,由公式1得出:
理论
由公式2得出△h
均
△h =△H
-△H
实测
, 公式1
理论
由公式3得出△h
改
△h =△h/L 公式2
均
15号墩:△h
=△h*L /L
改15 15
由公式4得出△h
16号墩:△h
17号墩:△h
18号墩:△h
实际
=△h*L
改16
=△h*L
改17
=△h*L
改18
/L
16
/L
17
/L 公式3
18
15号墩:△h
16号墩:△h
17号墩:△h
18号墩:△h
=△h
实际15
=△h
实际16
=△h
实际17
=△h
实际17
+△h
15
+△h
16
+△h
17
+△h
17
改15
改16
改17
----公式4
改17
计算出基准点1分别与15号-18号墩左线墩身沉降观测标之间的
△h ,根据基准点1的高程分别算出5号-18号墩左线墩身沉降观测标
实际
的高程。15号-18号右线墩身沉降观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