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流浪者之歌(教育管理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文学、艺术、军事或历史”中“外国文学”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5523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浅析流浪者之歌 2
一、《流浪者之歌》的创作背景 2
二、《流浪者之歌》的风格演变 2
三、《流浪者之歌》中所体现的艺术追求 2
四、《流浪者之歌》的影响及地位 4
五、《流浪者之歌》的启示 5
文2:分析舞剧流浪者之歌的道具运用 6
一、舞剧《流浪者之歌》道具类型 6
(一)核心道具 6
(二)辅助道具 6
二、核心道具的空间层次变化 7
(一)低空间 7
(二)中空间 8
参考文摘引言: 8
原创性声明(模板) 9
文章致谢(模板) 10
正文
浅析流浪者之歌(教育管理资料)
文1:浅析流浪者之歌
一、《流浪者之歌》的创作背景
这一作品被台湾媒体形容是“云门最安静的舞”,她的灵感源自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曼·赫塞的著作《流浪者之歌》以及林怀民的印度菩提伽耶之旅,全剧刻画的是求道者诚渴慕的流浪生涯。1994年,林怀民去了印度的菩提伽耶,在静坐于菩提树下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喜悦。返台以后,他让舞者们静坐修身静观自我,用不同于过去的舞蹈方式让舞者们潜入内心沉缓幽静的世界,探索另外一种舞蹈的可能。
二、《流浪者之歌》的风格演变
1994年林怀民前往印度佛教圣地菩提迦耶朝圣,体验到静坐的祥和,返台后编创了《流浪者之歌》,这是他发展近年来趋向东方沉缓肢体美学的重要转折。林怀民在“云门舞集”成立的37年来所创作的作品共计八十多个。每一个舞蹈作品都可以看出林怀民总是在不断寻求新颖的表现方式,并且可以看出其创作风格也是在不断改变的,可以说直到《流浪者之歌》这一舞评界以及林怀民本人都称为“最安静的舞”的作品产生以后,“云门舞集”舞蹈作品的风格,甚至可以说是林怀民的舞蹈创作风格才逐渐稳定下来。而林怀民创作风格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品表现情绪由激进到平和的转变,作品表现内容由具象到抽象的转变,以及由于前两个转变所产生的观众群体由中国扩大到世界的转变。
三、《流浪者之歌》中所体现的艺术追求
1.舞蹈内容方面。《流浪者之歌》是林怀民对舞者身体的探究由“外在”转向“内行”,其创作风格由“动”转向“定”,发生根本变化的转型之作。舞者们不再炫耀外在的动作技巧,而是安静地屈膝跋涉于黄金稻谷形成的山川丘壑间,最后忘我地体验倾盆而下的米雨洗涤身心灵的狂喜。而求道人从头至尾闭目合十禅定于木柱下的身体景象,摆渡人专心致志地将满台的谷粒摆成螺旋状的身体仪式,也成了世界各地观众们记忆云门舞集的经典体验。不管外界的天旋地转,求道人与摆渡人直观本心,将自己置入一种混沌的天地之中,防空一切,不动也不变,任由生命的轻舟载着自己的皮肉之躯过千山万水,用一种坦白不加修饰的执着,带领观众以一种平和的静寂一直追求真我性灵满足的境地。运用林怀民曾经说过的话来评价这个作品,就是:“如果只能留下一个作品,我希望就是《流浪者之歌》,希望它在喧嚣的时代里继续给观众以安慰与宁静,像那穿过菩提叶隙斜斜照射的阳光。
在《流浪者之歌》之中,值得注意的是作品当中从头到尾始终有位“求道人”闭目合十禅定于上场口前方的米柱下安静地以米净身。这是山上在编排过程中,林怀民通过静坐要求舞者潜入身体,内心沉缓幽静的眨界,探索另一种舞蹈的可能。于是,舞蹈的过程成为领悟身心一体,净化冥思的旅程。在此类舞蹈作品当中,清晰可感的是充满在舞者与舞者之间,以及整个剧场的“气”流动。九十年代,林怀民请来太极大师熊卫为舞者们教授太极导引。太极导引的基本功法是根据太极拳缠丝劲的原理,将拳术动作一一拆解,单独练习“经过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左右交差的运动方式,让身体由外向内层层放松。”缠丝劲的原理,即缠丝的形态是类似螺旋的无尽头的运动形态,劲的发力源头是丹田。力亦要源于丹田,也就是所有一切的运动都要从丹田发力经过螺旋的运动线路传导到身体的任何一个关节甚至末梢。此外,太极导引的呼吸导引动作,强调身体一张一驰、一动一静之间循环不止、绵延不绝的精力流动,这种导气由内而外,左旋右转,如流水般运动的身体状态,彻底地改变了云门舞者运用身体的方法。
2.舞蹈形式方面。如果说京剧、昆曲赋予林怀民舞蹈动作以“韵”,那么太极拳则为林怀民舞蹈带来了“气”。在气、韵的层面上,那部几乎没有丝毫中国元素之踪影的《流浪者之歌》反而是林怀民运用中国元素的最高明的体现,即“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踏雪无痕,臻于化境。“云门舞集”这种中西结合内外兼修的训练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