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检测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检测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检测事故分析报告制度(发稿时间:2007-2-9 14:13:21 阅读次数:1469)
1、 检测过程发生下列情况,均按事故处理
(1) 样品及其零部件丢失、损坏。
(2) 委托和受检单位提供的重要技术文件资料、检测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丢失、泄密。
(3) 检测人员失误而造成检测数据和结论错误。
(4) 检测仪器设备损坏、丢失。
(5) 人身伤亡和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
2、 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停止测试,停机拉闸,立即向室主任或向中心负责人报告。重大事故应注意保护现场,并在24小时内用电话或书面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3、 事故责任者应写出事故检查报告,说明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及简要过程,检查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责任。
4、 一般事故由检测中心主任调查处理;重大或有影响事故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组织调查处理,申请行政复议项目按有关文件审理。
5、 事故调查处理后,应吸取教训,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以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6、 由于事故原因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时,应提出解决处理措施,通知委托单位协商解决。
------参加《2012中国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分析会有感
时间:2013年3月31日
地点:驴友之家
主讲人:长跑高朗阿哲
参加群众:户外爱好者各户外群管理、领队
作为一名较早喜欢并一度深入参与其中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参加这样的分析会,心情非常不同于以往。早在前几天得知高朗、阿哲两位去深圳参加《2013年山难与救援研讨会》,心里就在想,等他们回来一定会有这样的一次聚会。事故这类事情,要说分享,实在是有点于心不忍。就当做是用一次次血的教训给我们来一次警钟的敲击。
那天,我得知,2012年因为事故,在高山以及户外运动中死亡45人,其中高山探险范围死亡4人,户外运动事故死亡41人。平均每八天就死去一位。数据没有显示因此受伤、致残的人数,我想,绝不在少数。何等可怕的事实。我们常把安全说在嘴上,提醒自己和别人,可是从没有这么直接的面对过这组数字所带给内心的敲击,危险无处不在,死亡就在身边,这数字中间,就包括自己非常熟悉的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生命,低头祭奠!
2007年以来,亲自经历了无数次的活动发起、组织实施、过后总结。也参与过数次别的队伍的活动。获得快乐无数、拍下照片无数、结交朋友无数、总结经验无数……现在看来,所缺少的,最重要的是针对每次活动所进行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却是少之又少。经过这三天脑子放电影一样的回忆,再次回想曾经走过的每一步,组织过的每一次活动,记忆深刻的几次,在此拿出来呈现给大家,望引以为戒,防患于未然:
场景一:一早在新华广场集合,出发去背锅沟,包车大巴,人数不下四十,不利因素:中雨,已经在下,并且预报全天都是。但是大家热情极高,提前报名参加的居然没有一位因为下雨而缺席,感动之余,豪情油然而生。整个过程不说,最终完成了活动。就这次活动,我曾经无数次在脑子里产生后怕的念头。在接近休息折返点瀑布附近,需要从左边爬山上山梁之后才能到达,整个湿滑,极有可能出现滑坠事故;返回时有一段羊倌道最多30公分宽,右边就是百米深的陡峭悬崖,也有可能发生滑坠事故;整个过程中道路湿滑,也可能会发生扭伤摔伤事故;山谷中水量剧增,过程中曾出现一位驴友掉水里被冲出十几米远幸好几位男士给捞出来了,等等,现在想来,没有发生危险,实在是万幸。当然也与队伍中不少较有经验、能力较强的伙伴、领队、收队共同的努力保障了整个队伍的安全,长跑也参加了那次的活动。现在想来,再有那样的情形,处理方法是:当机立断,活动取消或者改为其他!
场景二:红召岩降。那是别的朋友组织并负责整个过程的装备、技术及安全保障的,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参加过中登协的培训,对于岩降这个活动,也是新鲜参与。活动比较欢乐。但是在一年之后,当自己也参加过培训之后,回想那次岩降活动,整个的倒吸一口凉气,又是一阵后怕。那保护站,就是一圈绳子绕在一块石头上,整个过程极不规范,包括对于每个参与者所要进行的关键注意事项的提示都没有。衰神就在上空盯着,还好幸运之神眷顾,没有给他得逞!
场景三:骑行川藏线过程中,亲历的塌方、落石、摔车等原因致死好几人。并亲身经历崩溃、失温前兆、高原反应浮肿等等,深切体验了死亡就在一念之间这句话的真实性,任何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场景四:井儿梁、露营。半夜暴雨倾盆、雷电肆虐,多数成员没有过在雷暴天气野外露营经验。在那高高的山梁上,眼看着一条条闪电噼里啪啦的敲击在不远处的地面,几乎吓死了。我不停的在一个个帐篷外喊里边得人,关掉手机对讲机、不要接打电话,好在营地选择没有问题,不属于山洪倾泻的位置。第二天,安全出山,接到无数电话慰问,心中深感愧疚。于是决了个定:再组织露营,一定先查看天气形式,太要命了,不堪回首!
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