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的耕地保护机制.docx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耕地保护机制.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耕地保护机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增长方式与消费模式的转变,我国农村土地使用的方向已发生了重大改变,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经济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原则和内容。此种背景下,传统耕地保护观念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峻,耕地保护问题频发,亟需探索生态文明视角下加强耕地保护的方向与途径,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生态文明;耕地保护;发展方向;生态保护 一、目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1耕地污染风险加剧,土壤环境质量大幅下降据 调查现实,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与质量均呈递减趋势,而且土壤环境质量大幅下降,很多地区都存在有机污染问题与风险,而这些有机污染恢复难度更大,通常需要更强调控制与处理手段,且恢复所需的时间也更长。目前我国对土壤环境质量的检测工作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标准,主要体现在土壤指标与汞、镍、锌等重金属含量监控上,当这些重金属在土壤中含量过高时会对植物与生存环境造成影响。与农村耕地相比,郊区的耕地环境更加恶劣,亟需加强生态涵养与修复以提升耕地保护质量,降低土壤环境风险。 1.2生态建设需求与当前耕地保护矛盾突出 从森林覆盖率等视角来看,我国与国际城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虽然近年来很多城市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在生态保护质量与成效上有了显著的提升,森林覆盖率与河水水面率越来越可观,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生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耕地资源的占用,要想真正做到耕地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平衡具有很大的难度,这也是困扰耕地保护的重要因素。 1.3生态承载力面临挑战,亟需发展可持续农业 自然资源与农业资源是影响我国生产活动的生态足迹,唯有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与有效开发,方能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保障我国食品与粮食安全。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基数越来越庞大,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地矛盾,且人口的增多还导致了生态指数的下降,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而农业若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将直接造成农村生存环境降低、城市空间有限等诸多问题。 二、生态文明视角下耕地保护的发展方向 2.1国家规范土地管理模式 土地不合法转让是影响耕地规模的重要因素,国家应对土地管理模式进行规划与创新,制定金字塔式分级规划管理模式,通过逐层规划、审批与监督来避免政府人员因私欲等因素对土地管理的影响,提升耕地保护质量。国土相关部门应针对我国国土情况来统一划定城市规划管理区,形成一个土地管理体系网络,通过国家对省级城市、省级城市对省内地级市、市级对县级、县级对乡镇等逐层土地监管的模式来相互制约,尤其是针对重大项目建设时一定要严格把控征用土地报告工作。 2.2开发农村特色优势资源 不同的地区在耕地资源上具有自身的特色,因此在进行耕地保护时可从挖掘当地特色优势资源入手,结合当地文化、生态环境等来扶持与发展优势产业,这对提升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降低开发成本、促进耕地使用与保护的整体性及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以特色生态、农村旅游等为代表的绿色发展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在耕地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后期在大力发展中心城市的同时,还应继续加强对绿色农业的重视与扶持,以在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情况下推进农业与经济的共同发展。 2.3推进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有目共睹,而农村地区发展较晚,从生态与自然文化环境视角来看,农村地区在耕地保护与生态建设中更有优势,绿色的农村土地路径已成为耕地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发展途径。当前我国农村耕地保护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地区的土地资源已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有的地区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针对此种状况,后期应加大对耕地资源优势的分析,科学利用科学技术与设备来提升耕地开发与保护的效率,推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生态文明视角下的耕地保护机制构建 3.1实现耕地数量的保护 实现耕地数量的保护实质是在一定时期内,使耕地生产的粮食数量能够满足该区域人们的粮食安全需求量,保证耕地生产的最低保有量。 具体执行手段为:首先,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增长速度,转变土地的利用方式。其次,对农村土地进行整理,实现农村土地复垦、土地经营管理的规模化,最大限度地提升该区域的耕地供给面积。最后,将城市用地建设与乡镇土地建设进行有机集合,实现区域人口与城市人口向乡镇转移。 3.2实现耕地质量的保护 耕地质量是区域耕地自然性以及经济性的综合反映,我国中田产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7.3%,低田产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1.2%,导致这一现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受到土地自然供给的刚性制约以及开垦耕地的备用资源越来越少,导致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实施

文档评论(0)

一生习武之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