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法考试卷(一)考试押卷含答案和解析.docx

2021年全国法考试卷(一)考试押卷含答案和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1年全国法考试卷(一)考试押卷含答案和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 1、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人民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 D、社会主义法治和资本主义法治都是以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为前提和基础的 【参考答案】:D 【解析】: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区分了社会主义法治和资本主义法治.具体而言,二者在许多方面都是有根本性区别的:第一,社会主义法治是以绝大多数人享有的社会主义民主为前提和基础的,资本主义法治则是为了维护少数资产阶级统治者的民主;第二,社会主义法治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法治主要维护和保障资产阶级私有者的利益;第三,社会主义法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是以唯心主义及其指导下的历史观为指导;第四,社会主义法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而西方资本主义法治则坚持在多党制环境下的所谓“政治中立”.因此,选项D的表述不正确. 2、某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由于经营不佳,濒临倒闭。该公司负责人陈某、王某、张某、李某等集体决定组织员工实施盗窃行为,盗取财产用于单位生产经营,盗窃数额达10万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限责任公司构成单位犯罪 B、有限责任公司所有参与盗窃的员工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C、陈某、李某、王某、张某等公司负责人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D、该有限责任公司和陈某等人均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C 【解析】: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法律未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不负刑事责任。由于刑法并没有规定单位可以构成盗窃罪。所以A选项的说法错误。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单位有关人员组织实施盗窃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明确规定,单位有关人员为谋取单位利益组织实施盗窃行为,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264条的规定以盗窃罪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根据该批复,应当以盗窃罪追究陈某等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并不是所有参与盗窃的员工都构成盗窃罪,所以BD选项的说法错误,C选项的说法正确。 3、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禁止采用各种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不正当竞争? A、某律师以给他人介绍费的方式获取业务来源 B、某律师事务所因与某业务部门关系密切,请求该部门发文要求其下属单位所发生的法律事务均委托该律师事务所处理 C、某律师事务所通过新闻媒介介绍了该事务所的业务特长 D、某律师在当事人面前炫耀自己,贬低其他律师 【参考答案】:C 【解析】: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的手段与同行进行业务竞争:1、贬损和抵毁其他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业务能力与执业声望;2、竞相压价收费或者不收费;3、给委托方办事人员回扣费、劳务费或者馈赠金钱、实物;4、利用新闻媒介播发炫耀自己、排斥同行的广告;5、借助与某些行政机关的关系对某行业、某系统、某地区的法律事务进行垄断;6、向当事人表明或者炫耀自己在执行职务方面与案件承办机关及其承办人员之间具有密切或特殊的关系;7、其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4、以下关于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法行为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违法行为不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B、违法行为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合法行为不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C、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D、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不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能够引起法律关系成立、变更和消灭的法律行为。 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中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依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大体上分为两类,即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其中法律行为又可以分为善意行为、合法行为与恶意行为、违法行为。善意行为、合法行为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例如,依法登记结婚行为,导致婚姻关系的产生。同样,恶意行为、违法行为也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如民事侵权行为可能引起损害赔偿等民事法律关系。 5、章某系个体商贩,某日曾与其一起服过刑的雷某找到他,拿出3万元现金让章某为其保管。当章某问“是什么钱”时,雷某做了一个“偷”的手势,让其不要多问。半月后,雷某取走2万元,数日后交给章某一个塑料纸包,说是“白面”(毒品),找到买主就取走。后来雷某被公安机关查获。按其交代公安人员从章某处查获毒品和剩余1万元。章某的行为触犯什么罪名? A、窝藏毒品罪 B、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文档评论(0)

tianying11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会修改套用,既省时又省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