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优质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22 《礼记》二则 22 《礼记》二则 第1课时 虽有嘉肴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 “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 几部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 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 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 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 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掌握背景,疏通课文文意 1.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 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语文课堂——22 《礼记》二则 2.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正读音 嘉肴 (jiā y áo) 自强(qiǎng) 兑命 (yuè) 学学半 (xi ào)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 (即使) ②弗食 (不) ③不知其旨也 (味美) ④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⑤虽有至道 (最好的道理) ⑥教学相长 (增长,促进) 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⑧教然后知困 (困惑) ⑨然后能自反也 (自我反思) (3)古今异义词 ①虽有嘉肴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②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用意,目的。) ③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亲自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美;即使 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语文课堂——22 《礼记》二则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明确: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知道有困惑。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明确: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有困惑,然后才能自 我勉励。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明确文章主旨 1.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做铺垫。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明确: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 论。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 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困惑。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 相促进,共同提高。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 什么关系? 明确: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 语文课堂——22 《礼记》二则 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 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 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 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教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 可能高效迅捷地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 不得施展,事倍功半。就像《师说》中所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 必贤于弟子”,只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这节课上我 们师生做到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不足之处 字词基础梳理中,部分同学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和记 忆不够,在课堂提问环节中有点跟不上,这个需要布置相应的练习, 争取在学习过程中消

文档评论(0)

xiaojingr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