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常见症状及其临床意义--呕血与便血.ppt

第三节常见症状及其临床意义--呕血与便血.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节呕血与便血 一、呕 血 (一)呕血的定义: 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系或胰腺疾病)、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出血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从口腔呕出,称为呕血。血液经胃酸及肠道作用后变为黑色,经肠道排出体外,形成粘稀发亮的柏油样便称为黑粪。由鼻腔、口腔、咽喉等部位出血或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咯血,不属于呕血。 【概述】 一般而论幽门以下出血时常引起黑便,而幽门以上出血则往往兼有呕血或呕吐物呈“咖啡样”。如幽门以下部位出血量多,血液反流人胃,也可引起呕血.又如幽门以上出血量少,血液在胃内不引起呕吐反射,则全部血液流入肠内表现为黑便. 便血往往提示下消化道出血,但也可能上消化道出血量大而迅速经肠道排出。 (二)病因 1.食管疾病:炎症、肿瘤、异物、外伤。 2.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溃疡(消化性、应激性、杜氏)、炎症(非甾体类药:阿司匹林、消炎痛)、胃癌。最易引起出血的溃疡是—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不发生癌变,胃溃疡可发生癌变。 3.肝、胆和胰腺疾病: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胆道出血、胆癌破裂血液经胆道流出、胰腺癌。 4.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其他:出血热、SLE、尿毒症等 出血发生率: 溃疡病>肝硬化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病变。 因此,考虑呕血时,应首先考虑这三种疾病。 下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如恶性肿瘤、息肉、炎症性肠病、结肠炎(放射性、缺血性)、憩室病、血管性疾病、内痔、肛裂、小肠病变等。 (三)临床表现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与患者的年龄、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也有关系。 先兆:呕血前多有上腹部不适及恶心,之后出现呕出血性胃内容物。 呕血与黑便:呕出血性胃内容物。呕血颜色与出血的量及快慢有关,食管/胃底部大出血或出血快者呈鲜红、暗红色可有血块。出血量少或在胃内停留时间长,Hb在胃酸作用下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时,呈咖啡色。呕血时由于部分血液经肠道排出体外,可形成黑便。 失血性休克 若出血量大可致失血性休克,其程度轻重与出血量多少、出血速度等有关。出血量越大,出血速度越快,则病情就越重,常表现有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口渴、头晕、乏力、心悸、脉搏增快等,严重时出现脉搏快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某些病人失血性休克的症状与体征可发生在呕血或黑便之前。 (1)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 (2)出血量达血容量的10-15%(400-500ml):有头晕、畏寒,但无血压及脉搏改变及全身的表现 (3)出血量达血容量的20%(1000ml):出汗、四肢厥冷、心慌、脉快; (4)出血量达血容量的30%:出汗、四肢厥冷、心慌、脉快+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BP下降、脉细弱、呼吸促及休克)。 2、脉搏   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  3、血压 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 急性失血800~1600ml时(占总血量的20%~40%),收缩压可降至70~80mmHg,脉压小。 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40%),收缩压可降至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降至零。 4.发热 出血量大的病人24小时内常出现发热,多不超过38.5℃,可持续3-5天。 5.血象 在急性失血的初期,由于血浓缩及血液重新分布等代偿机制,可以暂时无变化。一般需组织液渗入血管内补充血容量,即3~4h后才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平均在出血后32h,血红蛋白可被稀释到最大程度。大出血早期不能根据RBC与Hb来判断有无出血及出血量。 6.氮质血症 上消化道大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增高,1~2天达高峰,3~4天内降至正常。如再次出血,尿素氮可再次增高。 尿素氮增高是由于大量血液进入小肠, Hb分解含氮产物在肠内被吸收。而血容量减少导致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则不仅尿素氮增高,肌酐亦可同时增高。 (四)、诊断要点 1. 是否下消化道出血比较容易判断,但上消化道出血有时需要与其他情况鉴别,须排除咯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侯新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