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间技术授权概念.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企业间技术授权概念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企业间技术授权概念 1 一、非生产性企业的技术授权 1 三、生产性企业的技术授权 6 四、总结 8 文2:企业间竞合关系的探讨 9 一、竞合关系的本质 9 二、竞合的原因 10 三、竞合关系下的企业创新行为和绩效 10 四、结论 11 参考文摘引言: 11 原创性声明(模板) 12 文章致谢(模板) 12 正文 企业间技术授权概念 文1:企业间技术授权概念 一、非生产性企业的技术授权 在很多国家,一些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分布在大学和科研机构,大学和科研机构成为生产知识的地方,成为知识创新的主体,这些单位很少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必须通过技术授权来完成技术的产业化过程,如ThubyThuby(2002)具体的分析了大学专利商业化的过程。在现实中,一些不从事生产活动的科研机构或大学通过技术授权方式转让其技术也时有发生,这也引发经济学家思考这些问题:对于这些非生产性企业而言,选择什么样的技术授权方式其利润最大?不同的授权方式对社会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分析,不同的产业组织专家回答不尽相同,即便结论相同,原因也不同。 Shapiro(1985)主要讨论参与研发企业数目不同时,技术授权对研发激励的影响。分析指出,当只有一个企业进行研发时,技术授权提高企业研发激励,且此时的研发激励高于社会最优水平;当有多个企业进行研发竞争时,技术授权对研发的影响不确定。同时,他还指出特许权收费便利了串谋,企业通过控制单位产出费来控制企业产出从而达到串谋的作用,而且双重收费以及交叉授权更能达到完全的串谋作用。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技术拥有者难于监督技术接受企业的产出以及技术接受企业获得技术后可能会模仿生产等原因,导致特许权收费合同的实施不可行。因此,KatzShapiro(1985)只分析了固定收费合同条件下的技术授权。他们主要讨论的是,当研发者拍卖技术专利后,获得专利技术的生产企业向其竞争对手转让技术是否对研发者研发激励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程度较低时,技术授权可能发生;技术创新为剧烈创新时,技术授权不会发生,若允许采取双重收费的技术授权合同,则技术授权一定发生。技术授权对研发者的研发激励影响取决于技术授权方和技术接收方的利益分配,若技术接收方获利更多,则技术授权降低研发者的研发激励。 KatzShapiro(1986)主要研究技术拥有者采取拍卖的方式进行技术授权的最优策略(制定纯粹的拍卖价格、限定许可证拍卖数量、同时限制许可证拍卖数量和最低拍卖价格),并且探讨在最优策略下研发成果扩散程度及研发投资激励是否达到了社会最优水平。他们的研究表明:对技术拥有者而言,纯粹价格策略不是最优的,且在最优策略下技术拥有者的研发投资激励可能高于社会最优水平。若研发机构由下游几个生产厂商联合成立,大企业的研发扩散程度更小即联合研发并非能促使技术扩散;同时大企业的研发投资激励更小,独立研发投资激励最大。这与人们惯常的想法“联合研发促进技术扩散”相反。 当然,关于非生产性企业技术授权理论研究中最经典的理论非KamienTauman(1986)莫属。该理论假定产品线性需求函数以及技术创新是过程创新,论证了当企业生产同质产品并进行产量(Cournot)竞争时,技术拥有企业更偏好固定收费方式,且此时消费者福利也更高;当企业生产同质产品进行价格(Bertand)竞争时,采取固定收费和特许权两种收费方式下技术拥有企业的利润相同。此后,很多相关的文献试图通过修改假设来推翻他们的经典结论。 考虑到企业的创新不仅仅有过程创新,还包括产品创新。Kamien(1992)在K-T(1986)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产品创新的技术授权问题,指出当新产品的创新程度足够高时,则市场上只销售新产品;当新旧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足够接近时,新旧产品会同时在市场上销售。KamienOren,Tauman(1992)也对K-T(1986)进行拓展,是将产品需求函数由线性函数改为一般函数,分析所得到的主要结论与K-T(1986)一致。 在现实中,产品需求函数往往呈现非线性特征,Kami-enTauman(2002)对Wang(1998)的需求函数由线性拓展到一般函数形式,他们认为:当技术拥有者是非生产性企业时,技术拥有者更偏好固定收费或拍卖方式进行技术授权,且在寡占市场结构下其创新激励更高,当技术革新程度足够大如接近剧烈创新时,其在完全垄断市场环境下创新激励最高。产量竞争仅是寡头企业之间的一种竞争形式,价格竞争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竞争方式。Muto(1993)分析差异双寡头价格竞争框架下企业的技术授权策略,探讨指出:对于非生产性的技术拥有者而言,当技

文档评论(0)

code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